-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婴幼儿回应性照料》教案
课程名称
婴幼儿保教综合实训
任课教师
授课题目
项目三:岗位素养
任务一:如何开展回应性照护
课程性质
理论+实践
授课学时
4学时
授课进度
第9周
授课对象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早期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回应性照护的概念和意义及实施保障。
2.掌握托育机构照护者高质量开展回应性照护的操作方法与工作要点。
能力目标
1.能按照照护要点进行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活动组织与实施。
2.能按照照护要点配合同事进行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活动组织与实施。
3.能按照照护要点指导婴幼儿监护人在家庭环境中组织与实施回应性照护的活动。
素质目标
1.通过实训提高职业能力素养。
2.能不断反思总结提升个人修为——因为“爱”,所以专业。能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早期教育托举国家未来新发展。
教学重点
托育机构照护者高质量开展回应性照护的操作方法与工作要点
教学难点
托育机构照护者高质量开展回应性照护的操作方法与工作要点
本任务导图:
内容讲解:
一、回应性照护的内涵
(一)回应性照护的概念
1.回应性照护
“回应性照护”是指照护者密切观察儿童的动作、声音和手势等线索,通过肌肤接触、眼神、表情、言语等形式对儿童的需求做出及时且恰当的回应。《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框架》显示回应性照护的具体内容包括:
照护者与儿童形成稳定的情感关系;
照护者能敏锐地发现儿童的行为,并给予积极回应;
照护者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是愉快且能够激发儿童发展的;
照护者以情感为支持,持续自我培训准确识别信号的能力;
(5)回应性喂养。
回应性照护是保护儿童正确规避伤害、认识及应对疾病、早期学习、建立信任和社会关系的基础,婴儿和照护者之间的互动在出生前便已开启,出生后通过眼神交流、肢体接触、语言沟通和动作手势进一步加深互动,这些愉快的互动产生情感的纽带,有助于婴儿了解周围的物质环境、语言环境和人际关系,鼓励儿童进行身体活动和情感交流,有助于刺激儿童大脑神经元的相互联系。
婴幼儿生活照护包括:进餐照护(喂养)、睡眠照护、排便照护、盥洗照护、生活与卫生习惯五个方面。婴幼儿早期发展学习包括: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对于托育机构而言,一日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生活照护,这也是机构保育工作的重点,其次也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促进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同时,通过高效沟通指导婴幼儿监护人在家庭代养环境中正确开展回应性照护,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
2.回应式照护与传统照护的区别
传统照护是以照护者为主导,婴幼儿的需求和愿望被忽视的照护方式。照护者主观决定所有照护活动的开展时间、形式等。回应式照护则正好相反,它以婴幼儿的需求为主导,尊重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愿望。照护者通过对婴幼儿的观察和询问来确定他们的需求,并以此来确定如何与他们交流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回应式照护的目的是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它是一种人性化的照护方式,有助于婴幼儿的全面发展。
回应性照护的意义
1.基于尊重的回应性照护有利于婴幼儿更好地建立安全感
2.高质量的回应性照护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的多方面发展
3.“反复刺激”式的回应性照护有利于婴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回应性照护的实施保障
1.婴幼儿照护人员要具备“六心”
2.婴幼儿照护人员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
3.婴幼儿照护人员要懂得尊重
4.婴幼儿照护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回应性照护的实施
(一)回应性照护的操作方法
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1)热情
(2)接纳
(3)共情
(4)尊重
2.敏感观察
3.互动沟通
托育园各项目内容中回应性照护的工作要点
项目
观察与记录
回应要点
互动技巧
营养与喂养
读懂“饥饿”、“吃饱”信号
注意进餐方式的变化,如:手抓、用叉、用勺等
观察咀嚼方式与能力
观察进餐习惯与规律
从按需喂养到规律进餐
制定膳食计划,保障用餐安全
创造独立进餐机会
接受婴幼儿挑食、拒食等
及时表扬与鼓励
做好准备活动,包括心理、环境、物质准备(餐具、桌椅、衣物等)
教师做好示范、允许婴幼儿试错,并耐心引导
细嚼慢咽,专心用餐,规定用餐时间
睡眠
识别“困倦”信号、作息习惯
观察入睡前、中、后的行为与习惯
睡眠困难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建立作息规律,营造睡眠氛围
尊重行为与习惯,允许个体差异
理解包容,耐心陪伴
巧用睡前仪式
语言安抚:“宝宝,老师听到你哭了,老师会在你身边一直陪着你”
动作安抚:拍肩、抚触、微笑、语言、哼唱歌曲等
生活与卫生习惯
观察能力变化,识别能力信号
记录规律与习惯
善于捕捉“破坏”、“捣蛋”、“认真”、“进步”等
丰富生活环境,给予足够的锻炼机会
接受训练过程中可能反复、退后、失败等情况
积极回应,尊重其成长轨迹
做好榜样与示范
从小做起、重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