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本书阅读“的《红楼梦》专题阅读课程研发.docx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红楼梦》专题阅读课程研发.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红楼梦》专题阅读课程开发

金中(浙江省平湖中学浙江平湖314200)

【摘要】对一线教师来说,落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面临着课程内容繁多、教学素材庞杂、课型有待探索、评价有待落实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基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来开发专题阅读课程,需要教师在整合课程内容、编写教材、探索课型、构建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定的学习任务群之一,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综合提升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改善青少年阅读的浅表化、碎片化、快餐化现状,意义重大。

2019年秋季,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将在浙江等六省使用,《红楼梦》等著作作为其中的必读内容单独编排单元。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课标和教材要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对于绝大多数的师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繁多

以往的语文教材以文选型为主,教师已经习惯于教单篇课文,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红楼梦》整本书的教学,既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把握其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又要引导学生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教师面临的第一问题是“教什么”,即根据整本书的文本特征、课程目标以学情特点来梳理课程内容是当务之急。

(二)教学素材庞杂

语文必修教材篇幅容量有限,不可能选入必读的整本书。因此,教师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用什么教”。像《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教学资源庞杂,就是通读一遍也费时费力。因此,根据课程内容,从《红楼梦》整本书及相关资源中进行选择,构建适宜的选文系统也迫在眉睫。

(三)课型有待探索

与单篇选文教学相比,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层次丰富,而且学情复杂多样,必然会带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模式等方面的变化,即课堂教学模型的变化。因此,教师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怎么教”,即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情特点来探索相应的课堂模型也不可缺少。

(四)评价有待落实

评价可以检验“教得怎么样”。目前,我们对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评价已臻成熟,但是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评价才刚刚开始,包括评价主体、内容和方式等都有待探索。

二、《红楼梦》专题阅读课程的开发

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笔者以《红楼梦》为例开发了专题阅读课程,希望为普通高中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提供参考经验。

整合课程内容:从形式到内容

语文教材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提出了八个学习任务,笔者将它们归纳为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社会生活和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结构线索、语言细节、场景活动和创作手法)两个层面。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据此,笔者又将这八个学习任务整合成四个专题,即结构线索与故事情节、场景活动与社会生活、语言细节与人物形象、创作手法与主题意蕴等。

梳理结构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红楼梦》写的是石头从“下凡”到“复归”历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的故事。作者以“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人生哲理意蕴来笼罩全书,在叙事结构上又贯串了双重悲剧的两条主线,即贾府盛衰和宝黛爱情悲剧。这两条主线经纬交织,以兴衰为经,以爱情为纬,两相交织而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有机整体。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可分为三个部分来解读:即前五回、第六至八十回及后四十回。前五回在全书起到总纲的作用,其从不同角度对小说的主要活动场景——贾府,作了由外到内的全景介绍,对主要人物的命运作了总体划,小说的悲剧意蕴也已初露端倪。第六至八十回,是故事的主体,两条线索交织前行,串联起红楼经典故事。后四十回是故事的结局,对两条线索及相关人物的结局都有交待。

解读场景活动,了解社会生活

场景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三要素。《红楼梦》的场景描写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风貌。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贾府过年,围绕过年礼俗写了祭祖、压岁、送年礼、发放年物等活动。这些活动透露出浓重的封建礼教和宗法社会的特点。《红楼梦》描写大观园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海棠结社、怡红欢聚等,展示了贵族家庭的文化活动(吟诗作赋、猜谜行令、品茗下棋、绘画书法、说书观戏、宴饮游园等),其中人物文化水平的高低、审美趣味的雅俗互为衬托。不仅如此,《红楼梦》还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写到皇室甚至社会底层的生活。可以说,《红楼梦》从人生到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所不及。我们通过了小说反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