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VIP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教学目标

1.以表格形式梳理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关注作者的述与评,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2.了解本文横跨历史学和天文学的研究特点,体会文章学科融合的特点。

3.读写结合,通过信息筛选提炼文章关键词;全面理解文章,尝试撰写文章摘要。

4.以本文为支架,探析中国古代科学成就,涵育科学精神,提升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依照自然科学类著作的文体进行阅读,以表格形式梳理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关注作者的述与评,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2.通过信息筛选抓住核心观点,提炼文章关键词;全面理解文章,尝试科学表达撰写文章摘要。

教学难点:

1.了解本文横跨历史学和天文学的研究特点,体会文章学科融合的特点,梳理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2.读写融合,理解文章摘要所需要呈现的重点即论著的重点,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及结论等,使读者通过阅读文章摘厘清写作重点,把握文章要义。

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

艾德勒·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说道“阅读科普书绝对比阅读故事书要困难得多。……因此,在阅读这种作品时所需要的主动性比其他的书还要多,要确认主题,要发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要与作者达成共识,要找出主旨与论述。”新课标中对“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研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表达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能力,开阔视野,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基于上述理解,针对本文以时间线爬梳史料、聚焦争议焦点的特点,以及横跨历史学与科学的表征,本堂课以表格引导学生有效梳理天文学说基本信息与发展历程、阅读分析论文摘要范本为前置任务;并且正如上官树红所说“表格呈现的梳理结果又为课堂合作学习、生生评价、教师点评提供了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情境。”通过当堂比对学生的前置任务成果,本课将适时生成评价、寻找教学突破点。同时,通过涵咏作者中肯的“述”与科学的“评”,提炼3-5个关键词,领悟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并体会文章历史学与天文学学科融合的妙处。继而以原文作为论据复现“浑盖之争”,举办微型辩论会,聚焦于“争”,在有理有据的交锋过程中,循着“质疑——批判——实践——再质疑—再批判—再实践”的路径,在课堂上落实学说必须“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实证精神。最后,统观全文,结合作者的述评以及这场旷世之争对于中国古代科学的积极影响,以前置任务中摘要为范本,以读写融合的精神,撰写本文摘要,进而领会科学本质,发展科学思维,树立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本文位于选择性必修下“自然科学论著研习”单元,对学生而言,在必修下阶段已有一定的自然社科领域学习基础,如《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国建筑的特征》,但因这类文章专业性强、篇幅长、难度较大,学生兴趣偏弱也是事实。

然而,此类文章在教材中,是压轴存在的,是需要调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在当前的高考形式下,它是选文的重点,它要求的思维是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高阶思维;最后,放在科技被“卡脖子”亟待创新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偏低、对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存疑的当下,此文极具意义,课堂将引导学生培育概括、归纳、提炼、评价等能力,进而提升科学素养。《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观点明确、脉络清晰,人民教育出版社胡晓认为它“择要而述,依信而评,史中见情”,融合了历史学与哲学,有对中国古代科技斐然成绩的自豪。对本文核心知识的把握、论证逻辑的梳理、作者至情至性评价的体认、文章提要的撰写,能令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涵育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信。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法、读写结合法、当堂评价及互评

【教学资源】

视频资源

B站国家天文台的中国古代天文学

/video/BV1U54y1G71R/?spm_id_from=333.999.0.0

B站央视国宝档案之中国古代天文学仪器

/video/BV1Ss411R73q/?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拓展阅读

关增建《\t/rwt/QKQW/http/GI3DELSSHEZT6MSVHAYDCMJX/kns55/brief/_blank中国天文大地测量的历史演变》

关增建《\t/rwt/QKQW/http/GI3DELSSHEZT6MSVHAYDCMJX/kns55/brief/_blank王充对天地相对尺度的认识》

万辅彬《\t/rwt/DUXIU/https/NJYYK6SPMS4YR4LWF3SX85B/_blank详较管窥蠡测衡万物细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