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集团花秋二矿概况.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徐矿花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花秋二矿

贵州徐矿花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4月27日,经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成立。由徐矿集团贵州能源有限公司(原徐州矿务

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57.87%、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39.72%、贵州省桐梓县娄山能源发展中心出资比例为

2.41%共同出资组建。公司现有花秋一矿、花秋二矿两对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均为90万t/a(一期60万t/a),两对矿井均座落在桐梓县花

秋镇境内,距离县城40多公里。

一、井田位置、范围

花秋井田隶属国家规划矿区黔北矿区桐梓区,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城以西,行政区划隶属桐梓县花秋镇、九坝镇管辖。花秋二矿属花秋

勘查区的11线以北,地理坐标:东经106°37′30″~106°42′00″,北纬28°06′45″~28°11′15″,矿区井田井田走向长24km,面积30.67km2,

南西与花秋一矿相毗邻。,

2、交通条件

210国道、川黔铁路及崇遵高等级公路从桐梓县城经过,井田内有桐梓至容光二级运煤公路经井田中部穿过,矿外运煤公路与其相

连,距桐梓县城48km,各村均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

三、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黔北高原,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地形切割剧烈,山高坡陡,沟谷纵横。龙潭组含煤地层沿槽谷延伸,上覆地层呈陡坎或

陡坡。总的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北面关岩矸,海拨1348.8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部J3线至4勘查线河床面及东面条塘河,

海拨高为725.00m,相对高差623.80m,含煤地层一般海拨标高为800~1200m。

2、水文

3

井田南部的桐梓河系长江水系的四级支流,全长100km,平均坡降7%,河面宽30~50m,河谷交呈“V”字型。平均流量3.65m/S。支

流与主干河流在平面上构成“树枝状”。另外,井田内有排砂坝河穿过。

3、气象

井田内属温带高原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据气候资料,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36.3℃,最低气温-6.9℃,相对

湿度在68~87%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062.90mm,雨季相对集中在5~7月份。

4、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98306~2001),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按6°考虑。

四、矿井生产建设概况

花秋二矿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设计,重庆巨能、江苏华美、浙江中宇等煤炭工业公司承建施工。2007年9月份正式复工建

设以来,坚持科学建矿、安全建矿、勤俭建矿、和谐建矿的原则,以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深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克服了

矿建期间罕见的洪涝、冰凝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在集团公司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

公司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10月首采1302工作面安装完成,进入试生产阶段。另外,公司出资成立四级安全培训

中心,大规模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与执行力培训,精心培育创新文化、执行文化、创业文化、精细管理文化,全面打造企业形象。

目前,矿井开采3#煤层作为解放层,煤层间实行下行开采。

1、井田形态特征、主采煤层

勘查区位于周市坝向斜北西翼,地层走向NE~SW,倾向SE,倾角10~50°,一般为16°,整体为一单斜构造,次一级褶曲不发育,其构造

主要以断层为主,主要集中在5勘查线至11勘查线,走向为NE—SW,大致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且在剖面上地层形成阶梯状构造,共发

现断层32条,其中落差大于20m的21条,落差小于20m的11条,孔内盲断层11条,其中F903-2与F1102-2是同一条断层落差为70~80m。

含煤性属于上二叠统龙潭组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地层,由碎屑岩、生物化学岩及煤组成。含煤地层平均厚度79.12m,含煤8~14层,一

般为12层,煤层总厚度8.87~13.65m,平均厚度为11.60m,含煤系数14.8%,含可采煤层5层,其中全区可采4层,局部可采1层,从上至下

依次编号为3、5、9、15、16煤层,可采煤层厚度为6.43-15.67m,平均厚度为8.62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为10.90%,

文档评论(0)

152****14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