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从《荆楚岁时记》看魏晋南北朝的端午节俗
作者:王楠楠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3期
[摘要]《荆楚岁时记》是中国民俗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民俗志著作,它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系统地记载了该时期荆楚地区的岁时节庆,是研究该时期该地区岁时节日的重要资料。本文以端午节为例,对其节俗形态进行分析归纳。
[关键词]荆楚端午节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3-0081-02
《荆楚岁时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宗懔所撰写的一部描述荆楚岁时风物的专著,它为研究我国南方荆楚地区的历史和民俗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第一次系统地、如实地记录了荆楚地区一年内依次进行的岁时节日习俗,这些节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团圆型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合家团聚的固定节日。二是迷信型的,如正月十五祭蚕神、寒食禁火等,寄托了人们趋善求吉的美好愿望。三是农事型的,如春分、社日等,提醒人们不误农时,及时耕种。四是娱乐型的,如春节、七夕乞巧等,举行各种文娱活动。五是宗教型的,如四月八日浴佛节,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等,这些宗教节日在各地流行。本文试图以端午节为例,浅析《荆楚岁时记》中所描写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的端午节俗。
一、《荆楚岁时记》有关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约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它的起源大致有四种:第一种源于纪念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依据便是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竞渡起源之说。第二种说法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列出有关典籍中的一百零一条记载,推论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第三种说法源于恶日,依据是《风俗通义》、《论衡》、《后汉书》等涉及,不举五月子”的内容。第四种说法是端午源于夏至,依据是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礼仪志》中说,汉代五月五日风俗源于夏周时的夏至节。各种说法中,民间流行最广、最有影响的是第一种。
仲夏五月最重要的节令是夏至,《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夏至是阴气与阳气、死气与生气激烈争斗的时节,人们在这一时段,要保持身心的安定,要禁绝各种情欲,尤其是色欲;行政事务要采取“无为”的治理方式。
众所周知,《荆楚岁时记》是以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为记录范围的。荆楚地域的广狭,随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易。《诗经?商颂?殷武》中最早出现“荆楚”连称,诗中提到殷王武丁“奋伐荆楚”的史事。《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泪罗日,伤其死,故拜命舟楫以拯之。”这段记载把屈原和端午节紧紧联系在一起,龙舟竞渡是为了救起投江的诗人而留下的遗俗。
南朝吴钧在《续齐谐记》中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见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尝见祭甚善,但常患蛟龙所窃。今若有愚,可以练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约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言,后乃复见感之。今人五日作粽子,带五色丝及练叶,皆是汨罗之遗风也。”正是如此,端午节也因为它的人文内涵的增强而提升了它在民族生活中的地位,而且这种历史文化传统也因为依托端午节能够持久地有效地传承。
二、《荆楚岁时记》中端午节的节俗
荆楚地域辽阔,建国时间长久,楚文化十分丰富,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最典型的就是每年五月五日的端午节,这一本来带有楚地巫风的古老节日,后来又演变为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富有积极意义的节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当时复合南北五月习俗的端午节,并且以纪念屈原为中心主题。节日风俗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历史的积淀过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节奏缓慢的发展过程,渗入历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细微末节,表现出一定时代人民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荆楚岁时记》具体描写了竞渡、吃粽子、驱邪避毒、采药斗草四个方面:
(一)竞渡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观之。”竞渡是划船者之间的技术与体能的较量,水军与水马作为竞技的双方在水上的比试,在当时应该是传承楚越之地古老的水神祭祀仪式。事实上,水军与水马的交战,象征着阴阳二气的争斗。发展到现在,竞渡演变为赛龙舟,而赛龙舟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广泛性的民间活动,也是最富刺激性、最为壮观的活动。
尤其是在屈原的故乡——湖北省三峡地区的秭归县,龙舟竞渡的龙船调更是别具特色的比赛,有一整套程式和腔调。而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三峡地区是屈原的故乡,是端午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