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策略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以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森林狂想曲》为例.doc

支架式策略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以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森林狂想曲》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支架式策略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以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森林狂想曲》为例

一、自编有用的故事,搭起音乐情感支架

编故事是音乐欣赏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开始。因为欣赏乐曲对幼儿来说有点儿抽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的性质、所要表达的内容自编故事,帮助幼儿在乐曲和故事情节、角色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实现幼儿对乐曲的感受、故事情节与音乐内容相融,角色与音乐节奏相对应,便于幼儿感受和理解。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既欢快跳跃、又优美热烈的乐曲,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等人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溪流等100多种自然声音,表现了月光下朦胧中的流水、雀鸟之声。这首乐曲听了能愉悦身心,而且给人一种返回大自然的感觉。乐曲为ABA结构,展现了森林里时而欢快活泼、时而静谧的意境。

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我们根据乐曲的旋律特点,自编了一个森林里的动物们要举行一场盛大的狂欢节的故事。在引子部分引导幼儿听一听、猜一猜哪些动物出来表演了?有的幼儿说听到了蟋蟀的叫声,有的幼儿说听到了青蛙的叫声,还有的幼儿说听到了小鸟的歌声等。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原有经验,并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叫声,而且为后面的创编动作做了铺垫。故事导入为幼儿搭起了音乐情感的支架,让幼儿马上能置身于大森林中。要注意的是,所编故事里的主人公应是幼儿熟悉的,故事中的动词时幼儿可以进行肢体表现的,然后再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这段乐曲的结构,如:AB结构、ABA结构等等。

二、绘制有情节的图谱,提供音乐结构支架

图谱是音乐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直观地再现于幼儿面前,实现音画沟通,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幼儿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图谱的特点:直观、形象、简洁、变化与乐曲结构匹配。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四四拍子的乐曲,乐曲为ABA结构。教师在活动中,让幼儿完整欣赏了1~2遍后,引导幼儿听辨A段和B段的不同意境。教师随着A段欢快跳跃的音乐及强弱拍规律,在黑板上画一长三短的竖线;又随着优美热烈的B段音乐,随乐曲旋律画优美的弧线。简洁明了的图谱,能有效帮助幼儿感知乐曲,听辨各段音乐的曲风变化,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在欢快跳跃的A段里,幼儿好像看到了小兔子、青蛙、蟋蟀等蹦蹦跳跳的动物;在优美热烈的B段音乐中,幼儿好像看到了小鸟在高歌、孔雀在开屏等;在最后一段音乐里,他们听出了这段音乐和第一段很相似,好像小动物们蹦蹦跳跳回家了。可见,绘制有情节的图谱是辅助幼儿了解音乐结构的支架,它不仅有助于幼儿直观地感受各乐段的时值长短,而且能形象地帮助幼儿感受不同乐段的风格特点。

三、创设同伴欣赏的机会,筑起音乐想象支架

音乐欣赏不仅是一场听觉活动,也是一场视觉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行为。肢体动作的配合对于幼儿感受作品来说相当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肢体语言来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对音乐形象的关注与感受。

同伴支架作用可以使幼儿集体思维产生碰撞,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形成智慧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学习经验的螺旋式上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再加上幼儿年龄、心理、水平相近,所以他们之间的对话是在一种轻松愉悦、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进行的,而这种氛围是最容易启发思维、激发创新的。幼儿之间的相互启发与引导,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围绕音乐元素的关键核心经验(如:旋律高低、节奏快慢、强弱拍子等),相互取长补短,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如:在《森林狂想曲》中,在分段欣赏(A段)环节。教师抛出开放式问题:“这段音乐给你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幼儿:“很好听”“听了很开心”“好像很多小动物在跳一样。”教师:“那你们觉得在这轻快跳跃的音乐里,会有哪些动物出来表演?”幼儿:“小兔子。”教师:“它会怎么表演?请你学一学?”(一幼儿上去表演)。教师又问全体幼儿:“除了小兔子会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出来表演,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蹦蹦跳跳地出来表演?”幼儿:“小青蛙”“蛐蛐。”教师:“小青蛙、蛐蛐它们会怎么表演?请你们来表演一下。”(分别请几位幼儿上去表演)。每一位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演后,教师围绕音乐的关键核心经验——节奏感,加以点评和指导,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小结,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表演,再引导全体幼儿向同伴学习,表演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欣赏充分发挥想象力,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表达的方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发挥同伴支架作用,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中互相欣赏、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