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七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_教案.doc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七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_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NUMPAGES6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使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及两栖类的特征。

3.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

5.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6.通过对保护青蛙意义的了解,让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及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掌握两栖动物的概念及两栖类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两栖动物的概念。

【教学过程】

环节

问题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本课可播放青蛙生活习性录像,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也可由教师将青蛙、蟾蜍浸制标本出示给学生。同时提问:这些动物的名称是什么?属于哪一类动物?(前一问学生能答出,后一问可能答得不准确,教师可点拨)引出课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两栖动物的概念。

二、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预习热身部分

通过出示自主探究题,指导学生根据有关问题自主学习。巡视,辅导,注意个别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时发现问题。

带问题阅读有关内容,问题答案注意在课本中勾画,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流或反馈给老师。

生思考、回答。

三、拓展运用

(一)青蛙的形态结构。

出示思考题:

1.青蛙的外部形态有哪些与水、陆两栖生活相适应?

A.身体分部;

B.体色;

C.皮肤;

D.感觉器官;

E.四肢等几方面观察思考。

交流一下增加的实验:

①将死蝇放入盛青蛙的玻璃缸内;

②将活蝇放入盛青蛙的玻璃缸内;

③取两只青蛙,将其体表涂上凡士林并将两蛙浸在水中,上面盖上有眼的盖(不让蛙出水面)(此实验应制成动画或幻灯片),学生观察青蛙的反应。增补做的三个实验,进一步说明青蛙适于两栖生活的特点,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通过以上观察,归纳后,使学生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明确两栖类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总结出:

1.青蛙的眼睛“视动不视静”

2.青蛙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冬眠时只用皮肤呼吸)

启发学生,学生便可解释出青蛙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生:带问题阅读有关内容,问题答案注意在课本中勾画,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流或反馈给老师。

(二)其它两栖动物及两栖动物的特征,两栖动物的保护。

出示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两栖动物的图片。

可用播放蟾蜍和大鲵生活习性录像,使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明确蟾蜍是有益的动物,大鲵是有尾的两栖动物,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启发学生,联系青蛙、蟾蜍、大鲵特征归纳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认识其他的两栖动物。

总结出两栖动物的特征,并且同学之间互相提问。

谈一下如何保护两栖动物?

当堂识记:两栖动物的特征。

师:提问。

四、迁移升华

通过判断——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的原因,学生分析,老师点拨,让学生明析两栖动物名称的由来及两栖动物只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五、课时总结

教师启发学生,将本节的重点内容总结归纳出来,不完善之处由教师做补充,这样长期训练,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也可将重点内容做精彩回放,学生观察后,再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的特点。

2.掌握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其他的爬行动物及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4.通过对爬行动物的知识的学习及爬行与两栖动物的比较,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5.通过对蜥蜴等有关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特点是学生掌握本纲主要特征的基础。

2.理解蜥蜴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及在进化中比两栖高等也十分必要,并为以后学习鸟类、哺乳动物的知识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蜥蜴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及在进化中比两栖高等也十分必要,并为以后学习鸟类、哺乳动物的知识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教学过程】

环节

问题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

放录像,给学生展示一些爬行动物,如蜥蜴、壁虎、蛇、龟、扬子鳄等,告诉学生这类动物差别很大,但都属于爬行动物。(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答出这些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一类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只不过有些种类又回到水中去生活了,下面以学生较熟悉的蜥蜴为例了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点

文档评论(0)

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