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VIP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

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海石门戍怀古①

陈陶

汉家征百越,落地丧貔貅②。

大野朱旗没,长江③赤血流。

鬼神④寻覆族,宫庙变荒丘。

唯有朝台⑤月,千年照戍楼。

【注】①晚唐动乱,藩镇纷纷割据,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中,诗人对此深感忧虑。②貔貅:古籍中的猛兽名。这里比喻勇猛的军士。③长江:指北江。④鬼神:指南越王的列祖列宗。⑤朝台:朝汉台。南越王因冈作台,北面朝汉,朔望升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与高适《燕歌行》开头两句相似,以汉代唐,描写了唐代朝廷征伐百越时的情景。

B.颔联中,“大野”“长江”勾勒出阔大的背景,“朱旗没”“赤血流”渲染了战斗的惨烈。

C.颈联上句“鬼神寻覆族”概括了战争的结局,下句“宫庙变荒丘”则表现了兴衰变化。

D.全诗叙述了诗人于石门戍生发的感想,借咏古以寄感慨,意境阔大悲壮,寄意深远。

16.请简要分析尾联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5.A16.①“朝台月”历经千年,仍然照耀着戍楼,表达了诗人对汉代征伐百越业绩的肯定,借古讽今,也暗含了对当下国家四分五裂的痛心、惋惜。

②“朝台月”见证了百越人事的兴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自然永恒的感慨。

③朝台即朝汉台,以“朝台”这一意象作结,蕴含了诗人平定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A.“以汉代唐,描写了唐代朝廷征伐百越时的情景”错。首联的意思是:当年汉武帝讨伐南越,王师所至乱军遭歼灭。是描写汉时征伐百越的场景,再结合注释可知,这里以“百越”暗指晚唐时的藩镇割据。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结合注释可知,当时唐王室腐败无能,天下四分五裂。“千年照戍楼”,写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月亮始终如一地照耀着古老的戍楼。通过朝台月“千年照戍楼”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汉代征伐百越业绩的肯定,暗含对当下国家四分五裂的痛心。

②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团圆、美好和永恒。尾联以月亮和戍楼为意象,展现了月亮作为时间见证者的形象,强调了月亮是唯一恒久不变的东西。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哲理的思考,诗人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历史兴衰的哀思以及对永恒价值的追求。

③“怀古”,表示了诗人向往汉朝威力,拥护统一的思想。结合注释可知,朝汉台为南越王所建,尾联借肯定南越王顺应时势,臣服汉朝的举动,表达了诗人平定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

山西省太原市2024年高考语文二模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王学士①赴两浙转运

欧阳修

汉家财利析秋毫②,暂屈清才岂足劳。

邑屋连云盈万井,触鲈衔尾列千艘。

春寒欲尽黄梅雨,海浪高翻白鹭涛。

平昔壮心今在否,江山犹得助诗豪。

【注】①王学士:指王益柔,为人刚直尚气节。嘉祐八年,由京官出任两浙转运使。②利析秋毫:语出《史记·平准书》,形容理财极细心、精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借汉写宋,以“利析秋毫”与“清才”对照,彰显王学士的清正才能。

B.房屋鳞次栉比井水满溢,舟船衔尾相随络绎不绝,表现城市与漕运的繁荣。

C.诗人想象王学士到达两浙时将逢梅雨季节,那里海浪翻滚,如同白鹭飞翔。

D.尾联回扣送别之意,“今在否”的关怀挂问,既是问王学士,也是问自己。

16.这首诗从哪里表现出了欧阳修坚守“壮心”的自觉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5.(3分)B(“井水满溢”错)

16.(6分)

①诗歌描绘两浙“邑屋连云”、漕运兴盛的景象,暗示王学士出京后仍有为

政利民的天地。

②诗人想象两浙海浪翻滚的壮景,认为“江山”可助“诗毫”,在山水观照

中投射“壮心”。

③尾联“壮心”之问,既是勉励友人,也是自我砥砺,要始终葆有豪情壮志。

(每点2分)

山西省临汾市2024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江村道中

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注】南宋时,川蜀为沿边重镇,与金国接壤,常须戒备。这首词大概是词人担任四川制置使期间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远处着笔,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写出十里稻田一片金灿灿的丰收景象,风拂平野,稻谷飘香。

B.诗人移步换景,看到村后山坡上挂满了黄中带青的山果,“垂垂”突出果实的硕大饱满,如在眼前。

C.上片通过三个典型意象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