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9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醫學微生物學;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微生物與病原微生物;(二)種類

1.非細胞型微生物

無典型的細胞結構如病毒

2.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的分化程度較低如細菌、支原體、

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放線菌等。

3.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高如真菌;二、病原微生物

正常菌群(條件致病菌或機會致病菌)

病原微生物

;;第二節???????醫學微生物學

醫學微生物學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規律以及與機體相互關係的一門學科,是基礎醫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

分為基本原理、細菌學、病毒學和真菌學四篇。;醫學微生物學發展簡史

荷蘭人呂文虎克(1632~1723)自製顯微鏡觀察到微生物(1674年)。

法國化學家巴斯德(1822~1885)證實微生物可引起有機物的發酵和腐敗。還研究了炭疽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德國醫生柯霍(1843~1910)創用了固體培養基和細菌染色技術。並先後發現了炭疽芽胞桿菌、結核分枝桿菌和霍亂弧菌。;1892年俄國學者伊凡諾夫斯基發現煙草花葉病毒等等。

1901年美國科學家WalterReed首先分離出黃熱病毒。

1929年英國人弗來明(1881~1955年)發現青黴菌產物青黴素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給感染性疾病的臨床治療帶來了一次大的革命。;近三十年以來,微生物學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①HIV和朊粒的發現,

②微生物的全基因組的研究已取得進展(致病基因發現和特定DNA序列),

③新型疫苗問世(基因工程技術製備的疫苗、核酸疫苗),

④診斷技術有了快速發展,

⑤新的抗菌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在醫學微生物學的學科發展中,有近60位科學家因有突出貢獻而榮獲諾貝爾獎。

我國學者也為此作出了重大貢獻(如黃禎祥、湯非凡、朱既明等以及我國在病原微生物研究和預防醫學方面取得的成就)。;醫學微生物學的學習目的

控制和消滅傳染病,保障人民健康。

要繼續加強以下研究

①加強傳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研究,

②深入開展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致病機制的研究,

③研製並開發免疫原性好、副作用小的新型疫苗。

④研究特異、靈敏、簡便、快速的微生物學診斷技術。;一、細菌的大小與形態

(一)大小

體積微小,以微米(μm)作為測量單位

無色半透明

革蘭染色法G+菌紫色菌

G-菌紅色菌;革蘭染色法;(二)形態

1.球菌

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徑0.8~1.2μm

(可分為雙球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2.桿菌

杆狀,各種桿菌大小、長短與粗細差異較大

3.?螺形菌

菌體彎曲(分弧菌和螺菌);back;弧菌;二、細菌的基本結構(細菌都具有的結構);(一)細胞壁(cellwall)

細菌細胞的最外層結構,堅韌而有彈性。

1.?主要功能:

(1)維持細菌固有的外形,保護細菌抗低滲環境,起到屏障作用。

(2)和細胞膜一起參與細胞內外物質的交換。

(3)決定菌體的抗原性。;2.?組成:主要成分-肽聚糖(peptiglycan)

(1)肽聚糖(又稱粘肽)共有組分

①?聚糖骨架:各種細菌均相同

N-乙醯胞壁酸和N-乙醯葡萄糖胺交替間隔排列

②四肽側鏈組成及連接方式因菌種而異

連在N-乙醯胞壁酸上

③五肽橋G+菌有(成三維空間結構)

G-菌無(成二維平面結構)

由五個甘氨酸組成與四肽側鏈相連;BACK;凡能破壞肽聚糖結構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質,均能損傷細胞壁而使細菌變形或裂解。

如溶菌酶

青黴素;G-菌細胞壁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側鏈組成,所以只能構成二維平面結構。;(2)磷壁酸G+菌細胞壁的特殊組分

組成核糖醇和甘油殘基連接而成,穿插

於肽聚糖層中

分類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脂磷壁酸)

作用在調節離子通過粘肽層中起作用

與某些細菌的酶活性有關

與細菌的致病性和抗原性有關;(3)外膜G-菌細胞壁的特殊組分

①脂蛋白肽聚糖層與脂質雙層之間

②脂質雙層結構類似細胞膜(有通透屏障作用)

鑲嵌一些特殊的蛋白質(外膜蛋白)

③脂多糖G-菌的內毒素

ⅰ脂類A內毒素的毒性

文档评论(0)

爱遛弯的张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