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简介,苏轼.docx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简介,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豪。他在诗歌、词曲、赋文、散文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且擅长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少有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广泛认可的文学艺术大家之一。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曲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上列为“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他的绘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由于其作品在文学和词曲方面的丰富,宋代科举考试常以他的作品作为题材。因此,有一句流传于时代的俗语:“吃羊肉读苏文,吃菜羹读苏文生”。南宋孝宗在乾道六年时赐以谥号“文忠公”,并由宋代学者王宗稷编辑出版了《苏文忠公全集》。

在当时的宰相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虽然支持变法,但反对王安石采取的一些手段和政策,这使得王安石等改革派在政治上对苏轼产生了排斥,同时由于支持变法而得罪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苏轼作为中间派,却无法讨好任何一方,被戏称为“一肚子与时不合”。

生平

苏轼开创了词坛上“豪放派”的风格,改变了自晚唐以来绮靡的词风。他的古文也非常著名,被称为“韩潮苏海”,与古文大师韩愈齐名。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都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作品包括《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词集等,至今流传。

家世

苏轼出自初唐大臣苏味道的后裔。祖父是苏序,字仲先,祖母是史氏。苏轼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的名字“轼”原指车前的扶手,寓意着默默无闻但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性格开朗,善交友,喜好美食,创造了许多美食佳肴,热爱品茗,也喜爱游山玩水,黄庭坚称他为“真神仙中人”。

仕途

苏轼于嘉佑二年考中进士,后来历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在神宗时期,苏轼任职于祠部,担任员外郎。熙宁五年(1072年),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请求外职,被任命为杭州通判,三年后调任密州、徐州、湖州。熙宁十年四月,他赴徐州上任,同年七月,黄河决口,水淹徐州,苏轼积极参与了灾民救助工作。

元丰二年(1079年),时年四十三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投入监狱,差点丧命。由于他写的文章赞扬朝廷,太皇太后曹氏、王安礼等人出面施压,最终使苏轼免于一死,被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兼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这是他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因为神宗欣赏其才华,才得以幸免于难。次年,他被贬至黄州,在那里“深自闭塞,乘舟革履,游弋于山水之间,与渔樵相处”,当时庐山归宗寺的佛印任住持,两人有过交往。苏轼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千灯合一灯光,皆是恒沙妙法王,因此东坡不敢借,借君四大作禅床。”元丰七年,他离开了黄州。

宋哲宗即位,回朝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元佑四年(1089年)拜龙图阁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元年(1094年)被章惇贬谪至惠州、儋州(海南岛).北还后第二年夏天因冷饮过度,下痢不止,又误服黄芪,结果病情恶化,“齿间出血如蚯蚓者无数”,于常州孙氏馆病卒,终年六十四岁.谥号“文忠”.

苏轼在政治上处于中立,疲于应付新旧党争,遇事“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坎坷.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

风格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黄州词,是苏词的奇观;黄州文,则是苏文的高峰;《赤壁赋》是其高峰之巅.黄庭坚曾批评苏轼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陈岩肖说:“坡为人慷慨疾恶,亦时见于诗,有古人规讽体.”陈师道说:“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

东坡填词

诗风

苏轼工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现存约二千七百多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也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饮湖上初晴后雨〉写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元丰四年暮春三月,东坡写下〈黄州寒食诗帖〉.此帖为两首五言古风,诗句沉郁苍劲,低回长叹,极富感染力.其书法笔力沉劲,气势磅礴,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后世誉为〈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此帖后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xm26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