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多肽与磷脂膜的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亲性多肽与磷脂膜的作用于吉涛学号:20102033022014.03.10

两亲性肽类似普通表面活性剂,连续的疏水氨基酸残基序列构成其疏水尾部,1-2个亲水氨基酸残基作为其亲水头部。这类分子容易在溶液中和界面上发生有序聚集,形成规则纳米结构。

抗菌肽(antimicrobial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短肽的总称,这些短肽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这类活性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及广谱抗菌等特点。

抗菌肽是一类特殊、多样的机体免疫效应分子,其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其氨基酸组成、结构与带电荷性质将其分类。

一.带负电荷的抗菌肽,该类抗菌肽数量很少。Brogden,KA[19]等人从绵羊肺表面活性物质中分离得到三个具有抗菌活性的带有负电荷(包含了天冬氨酸)的短肽

1.可以抵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感染,同时需要锌离子作为其抗菌活性的辅助因子;2.两栖类动物的表皮是抗菌肽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带正电荷的抗菌肽,在已发现的抗菌肽中,该类抗菌肽所占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1.其中一部分因含有不利于螺旋形成的脯氨酸残基而呈线性,同时这类线性肽中不含有半胱氨酸2.另外还有一些序列中包含了组氨酸残基并形成了二硫键的抗菌肽。它们有些带有正电荷、有些带有负电荷

抗菌肽作用的物质基础抗菌肽一般优先和生物膜中的特定磷脂发生作用,而不是与生物膜中的蛋白。除了静电吸引作用之外,生物膜的曲率、磷脂疏水尾和抗菌肽疏水链之间的疏水作用力都是影响抗菌肽与生物膜作用的重要参数

细胞选择性是抗菌肽的必备性质之一细菌细胞质膜上就有相应的物质与其优先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与质膜中的蛋白相比,抗菌肽优先作用于质膜上的磷脂。

抗菌肽与生物膜的作用机理抗菌肽之所以具有细胞选择性,并在膜水平上产生杀菌效力。以现在研究最为广泛的α螺旋肽为例,一方面在于抗菌肽本身的特点:两亲性、带有正电荷、与特定磷脂作用时发生构象改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病菌本身的膜结构与正常细胞的存在着一些区别。

抗菌肽首先通过静电吸引力与细菌质膜结合,例如阳离子型的抗菌肽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带负电荷的磷脂结合,而与阴性菌外膜上的脂多糖和磷脂结合。然而人工合成的抗菌肽与细菌外膜的结合能力并不能和其抗菌效力等同,但这却是抗菌肽与质膜作用的关键前提,与细菌细胞壁结合的抗菌肽就可能穿过细胞壁而与细胞质膜作用,抗菌肽与质膜的作用机理才是研究的重点所在。

研究抗菌肽与模拟生物膜的作用发现,在较低的肽/磷脂摩尔比下,抗菌肽以亲水面平躺在质膜表面,同时也会与磷脂头基作用使得肽被埋在磷脂头基之间,从而使得质膜的本身结构变薄。随着肽/磷脂的摩尔比增大,抗菌肽在膜上的“姿势”会发生转变而与膜表面垂直,进而插于膜内抗菌肽与质膜的具体作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桶—板机理(thebarrel-stavemechanism),当膜上肽的浓度足够大时,将会通过单个或多个螺旋肽形成跨膜结构,由3-11个这样的跨膜肽可以形成一个跨膜亲水孔结构—桶,其中的每一个跨膜肽结构则是组成桶的板。不论α螺旋或β折叠肽的亲水面均指向“桶”内侧,疏水面指向“桶”外侧

螺旋孔(或蛀孔)机理(toroidal(orwormhole)model)

(3)地毯式机理(thecarpetmechanism)膜曲率、流动性,并降低膜阻碍特性,膜热力学状态将不再适宜,导致膜整体性的丧失,继而导致了膜的损坏

4)Shai-Matsuzaki-Huang(SMH)机理说明抗菌肽的杀菌模式,首先是与生物膜的作用,取代膜上磷脂,破坏生物膜的完整性、稳定性,使细胞质外泄达到杀菌的目的,或者在某些情况下进入到靶向细胞内。

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

177****78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