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解析】唐代名相主题图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长期居于核心地位。任命宰相上对君主负责,下揽一切日常政务,这是中国封建君主的一大发明。唐朝是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之一,不仅文化繁荣,涌现出了不少大家诗人,同时也开创了不少盛世景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都少不了唐朝名将名相的参与,下面我们将向大家介绍唐朝十大名相,他们个个能力非凡,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备注: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新唐书》卷46《百官志》)唐朝三省位置图唐代名相主题图集唐代名相主题图集杜如晦杜如晦,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襄州刺史杜吒(zhà)之子。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gǎo)、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迁秦王府从事中郎,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位列十八学士之首。唐太宗即位后,拜太子左庶子,册封蔡国公,历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吏部尚书,迁右仆射,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并称“房谋杜断”。贞观四年(630年5月6日),病逝,时年四十六岁,追赠司空、莱国公,谥号为成。贞观十七年(643年),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三位。(备注:唐太宗曾对杜如晦有评——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杜如晦(585-630)清殿藏本唐代名相主题图集魏征魏征,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魏征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贞观三年(629年),迁为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贞观七年(633年),改任侍中,负责门下省事务。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他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李世民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魏征曾参与修撰《群书治要》及《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今存《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魏征(580-643)清殿藏本唐代名相主题图集房玄龄房玄龄,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备注:吃醋小故事据说源自贞观年间房玄龄夫人。唐太宗要赐美女给房玄龄,他再三推辞而不接受。长孙皇后召见房玄龄夫人,晓之以情,但他夫人并不买账。太宗皇帝指着一杯毒酒让她喝下去,谁知道她一饮而尽,事后才知道是一杯醋,“吃醋”就是这么来的。)房玄龄(579—648)清殿藏本唐代名相主题图集马周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县茌平镇)人。唐朝宰相。贞观五年(631年),马周上书谏言有功,拜门下省值班侍奉,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谏议大夫。马周接续郑国公魏征的风骨,屡次直言进谏,匡正朝政得失,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以及“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作用,后迁中书侍郎、中书令、太子右庶子、代理吏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等一系列重要职务,深得唐太宗爱重。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逝世,终年四十八岁,追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唐高宗即位后,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开国公,配享高宗庙庭。(备注:马周在贞观年间,针对当时存在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利弊分析,并及时上书唐太宗,或

文档评论(0)

139****8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