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留守学生”“流动学生”等学生教养问题.doc

“隔代教养”“留守学生”“流动学生”等学生教养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隔代教养”“留守学生”“流动学生”等学生教养问题

[摘要]社会与家庭的变迁给青少年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部分学生存在的性格顽劣、不服管教、懒学厌学等不良行为其实是其生存处境压力外显的结果,是社会历史问题的缩影。基于多层次社会系统母子盒概念,班主任要运用“劳动叠影”的方法,“进入”学生的生活空间,透过师生关系,重新认识与理解家人关系承载的差异结构,理解“特殊学生”的成长环境,增进了解与接纳学生的能力,更好地处理与“特殊学生”的关系。

[关键词]“特殊学生”;班级管理;劳动叠影;多层次社会系统母子盒概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社会与家庭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为学生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导致乡村的生产方式由原来为自身服务的自给式特征转化为为城市服务的外供式特征,这一变化也带来了“隔代教养”“留守学生”“流动学生”等学生教养问题。价值多元化倾向冲击着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离婚率的不断攀升也让生活于离异、重组家庭中的学生面临着复杂的处境与生存压力。

一、自身处境:家庭与学校的社会脉络痕迹的冲撞与融合

学生的不良行为在性质上可分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缺乏技能的行为”“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或“发展适应性行为(与年龄相称的行为)”,他们选择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等不恰当或者错误的行为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在本质上是学生生存处境压力外显的结果。甘老师班上“老大”的情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刚接手小学毕业班时,班里的一位“大哥”级人物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在第一周值日时,刚开始我以为他忘记了值日,就特地提醒他,可他依然不想值日,甚至爆粗口。他的不文明语言吸引了走廊上等待放学的学生,他甚至有点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敢顶撞老师,很与众不同。当时我没有跟他对抗,我知道这样的学生碍于面子,是不会向老师“屈服”的。

之后,通过与这位学生的父母沟通了解到,孩子的父母早年在外工作,孩子的爸爸脾气比较暴躁,对孩子常常拳脚相向。受家庭环境影响,这位学生的性格也变得冲动、倔强。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亲子关系所承载的情感经验包含了多层次的社会脉络痕迹,这位学生的爸爸脾气暴躁与他的生存压力不无关系,这位学生的冲动、叛逆、倔强也不能简单归因于爸爸的教育方式。他们作为关系中的行动者,没有足够的资源与条件去体察他们身心所承载的社会脉络痕迹,以至于将不得不发生碰撞的“情感”简化为“情绪”,这些没有互相理解的情绪又被“压缩”留存于身心内部及互动习惯中,最后通过一些不恰当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二、社会背景:“特殊学生”的成长需求被压抑、被忽视

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历史脉络中进行的,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是社会发展问题的缩影。罗伯特·潘·沃伦说:“人生活在属于自己的那一小片时空里,但这一小部分不仅仅是你的人生,而是那些和你生活在同一时代所有人人生的总和……你就是历史的倒影。”夏林清教授用多层次社会系统母子盒的概念形象地阐释了个人生存发展与社会政治历史脉络的关系(如图所示)。个人与群体的生命都是在多层次交相叠置的某个特定社会空间中发展的,而这个空间又处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历史脉络之中。

父母除了承担着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责任外,还要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处在不同阶层的父母都在倾尽全力为子女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他们奋力争夺优质教育资源。家长对理想教育的追求衍生出弥散性的教育焦虑,这些焦虑又转化成附加在孩子身上的巨大压力。学生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被窄化为一条单一的读书升学的轨道,很多其他成长需求被压抑、被忽视,其主体性较难彰显,个性化成长难以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出现性格顽劣、不服管教、懒学厌学等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方法探析:以“劳动叠影”透视“特殊学生”的生命历程和成长症结

一线教育工作者要在多层次、多样态的社会关系中累积实践智能,而这强烈依赖于对话能力——如何认识与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场。“劳动叠影”的工作路径是以老师的家庭经验与学生的家庭经验为土壤,“看见”家人关系所承载着的多种社会关系的差异结构,助力老师透过对照自己与学生家庭社會处境的差异,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提升了解与接纳学生的能力。

(一)“进入”学生丰富的生活空间

生活空间的概念源自库尔特·勒温的场动力理论,包括有可能影响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事件,是在特定时空脉络中,人与环境互动时的知觉与认识。这些知觉与认识建构出心理真实的张力场,决定人的想法、感受、期待、动机与应对的行为。

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带着各自的生活经验进入同一间教室,他们学习于此,生活于此,小小的教室容纳了学生丰富的生活空间。班主任要“进入”每个学生的生活空间,意识到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都具有独特的时空脉络,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人身上带有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