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干预策略.doc

班级管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干预策略.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级管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干预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在校园中面临的欺凌原因,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干预策略,包括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营造友善的班级氛围、召开主题班会等,呼吁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校园环境,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班级管理;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干预策略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农村教育一直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许多儿童无人照管,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相比城市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和情感关怀方面更为匮乏,更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因此,教育工作人员要从班级管理的角度,科学应对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的农村户籍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缺乏来自家长的指导,也没能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是校园欺凌现象的“易感”群体。校园欺凌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种严重问题,是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综合体现,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留守儿童的孤独无助。没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常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们都难以体会到情感的温暖。这种孤独感让留守儿童变得脆弱且易受伤害,成为欺凌者们的攻击目标。

其次,家庭教育的缺位和失当。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塑造儿童品格的重要环境力量。然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离家,一方面,父母出于“补偿心理”会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享受,对于孩子的问题缺少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容易纵容孩子的一些不当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和排斥,进而酿成被欺凌的后果;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与父母亲密的沟通和父母的陪伴,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在学校中会表现得更加内向、胆怯。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家庭关怀的状态中,这些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加剧,使得留守儿童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此外,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还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统计中,我国农村不满18周岁的留守儿童有6000多万;到2016年,在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的摸底排查中,我国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约有902万人。由祖辈监护的儿童约有805万,占89.3%。直至现在,由于资源的缺乏及政策执行不到位,留守儿童的问题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及难点,在具体的解决措施上还存在许多困难。监管的不力和帮扶救助机制的不通畅,使得欺凌行为有了可乘之机,给留守儿童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二、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班级干预策略

由于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问题较为严重,如果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没有采取科学的干预策略,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及农村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上文所提到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欺凌的原因,本文提出了以下措施。

(一)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或亲朋,他们监护的责任感和防范意识都不够强,监管常有不到位的地方,这时,留守儿童往往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和困难,而留守儿童自身又缺乏自我保护和求助的意识和能力,伤害就很容易形成。因此,及时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是有效干预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途径。

首先,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纽带,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怀,留守儿童往往有着更加强烈的孤独感。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重视与这些留守儿童建立情感纽带。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怀,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并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其次,畅通留守儿童的表达渠道,增强其归属感。由于长期缺乏与家人交流的机会,留守儿童往往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缺少归属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情感教育来帮助留守儿童学会表达情感,并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可以设置情感交流的时间,鼓励留守儿童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同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这样,留守儿童将逐渐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二)建设和谐友善的班级文化

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互帮互助的友善氛围。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应当互相尊重,彼此关心。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展示学生的互助行为,增强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帮助学生建立互相帮助的关系。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合作解决问题,同时激励班级成员互相支持,共同进步。这种氛围的培养不仅能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还能促进留守兒童与其他同学间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很少与人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