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VIP

【+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追念母亲的经典作品之一。这是一篇文字朴实含蓄,感情真挚深沉的散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文章篇幅不长,却字字珠玑,通过写母亲去世前的那个秋天发生的事,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感人故事。文章不仅仅表现母爱,更有儿子的悔恨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单元的朗读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关朗读技巧,但不够熟练,需继续重视朗读,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朗读训练重点是把握情感基调,学生并不了解这一术语,需要老师点拨。

学生对于史铁生作为残疾人的特殊心情,可能体会得不真切。作者的母亲,作为一个残疾孩子的母亲,自己又身患绝症,她身心忍受巨大苦痛,她对孩子的爱与期望,也不同于一般的母亲,文章将这份深沉热烈的感情含蓄在文字里,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的感人力量。

【教学目标】

1、朗读关键语段,把握感情基调,体会人物内心的感情。

2、品味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3、领悟在“艰难”的生存困境中应“好好活儿”的道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品味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态度,领悟在“艰难”的生存困境中应“好好活儿”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他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

屏显:(史铁生生平经历)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

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师:如果用一个字来评价史铁生的一生,你会用哪个字?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苦。

二、体会儿子之苦

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你认为表现史铁生“苦”的句子。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品读,感受人物命运与内心的苦,并且指导对这些句子的朗读。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2.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愤怒、自暴自弃)

4.“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不耐烦)

这一切,母亲看在眼里,听在耳里,痛在心里。正如史铁生所说“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

三、体会母亲之苦

1.屏显:史铁生在作品《我与地坛》中曾这样写到母亲,“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在文本中找寻母亲的“苦”。

(一)身体的苦

(1)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2)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3)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4)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的呼吸着。

(二)内心的苦

默读课文,勾画能体现母亲内心之苦的句子与大家分享。指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细节进行理解、分析、品读,感受细节中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并且指导对这些句子的朗读。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重读叠词和动词。“悄悄”和“偷偷”的细节,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同时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还要“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儿子。下文写“她又悄悄地进来”时,“眼边红红的”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抓”重读,显示动作既快又猛,生动形象写出了当时母亲拦住我捶打双腿时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母亲心疼儿子。

“忍住哭声”与前一句声音停顿稍长些,可以再现当时情境,让人联想到当时母亲拦住儿子时的着急神情,还有忍住不哭的情态,也怕自己再哭会加重儿子的难受。

“一块”重读,表明母亲会一直陪着他。第一个“好好”是在给予儿子活着的信心,第二个“好好”可以带哭腔,母亲转念又想到自己将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