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pdf

理工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新工科时代背景下,教学上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公共艺术教育在理工院校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

见》。该“意见”分为总体要求、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

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教育部也出台相

关政策,提出五育并举,并不断推动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以上,反

映出国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

新时代理工院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应该是在理工学科人才素质培养基础上,

融合人文素质培养,而公共艺术教育是提高理工类学生人文素质最重要的路径。

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形式美理论、艺术创作实践,在认知上不断的提高人文修养,实现

“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有机融合”。

为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创意能力、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才,构

建具有理工自身学科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成为各理工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理工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紧密结合“新工科”和“五育并举”

的办学背景,以学校现有资源为基础,分析存在的诸多不适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

发展的问题,总结当前存在的优缺点,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开展面向理工院校公共

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法和措施。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课程群为载体,跨

学科进行师资融合,挖掘院校优秀的教学资源、案例,将之融入到公共艺术课程

教学之中。

一、公共艺术课程框架课程群

1.审美素质课程群主要包括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以

审美普及为教学目标,主要从审美观念上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想象力,

院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规定的《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

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

鉴赏》等8门导论鉴赏类课程。现阶段,多数理工院校现有师资无法满足以上课

程的开设,该类课程可以“超星尔雅”、“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网”等线

上为主要形式开设同时结合现有师资展开线下课程,为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提供最

基础的教学保障。任意选修课程以实践技能为教学目标,以线上审美普及课程为

基础,充分结合理工院校自身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现有师

资条件(院校所属设计院系、团委等部门),以线下等形式开设任意选修课程。

包括作品赏析类课程,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艺术史论类,

如《中国音乐简史》、《中外美术简史》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

《视频编辑入门》、《书法创作与实践》等;在具备一定师资条件的院校可以开

设艺术批评类课程,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课程。

2.专业素质课程群以课程融合为主。结合理工学科的专业课程跨学科融合教

学内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美学或技术美学等课程,并

要求专业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导入相应的形式美教学目标。将美学理念与专业知识

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充分融合,确确实实能够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体验到专

业知识的无限魅力。该类课程如《数学之美》、《光学之美》、《机械之美》、

《科技之美》、《信息设计之美》、《管理美学》、《材料美学》、《生命美学》

等,具体可结合院校自身学科特点设计展开。

详见表1:课程框架及进程表

课课总

程程学时分开课学

课程名称

类序学配期

别号时

理实实第第第课

验践123程

文档评论(0)

151****63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