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1_女娲造人-教学设计.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1_女娲造人-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女娲造人

教科书

书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2.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把握女娲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过程

课前预学走进神话

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1.翻译《风俗通》中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

2.根据故事发展顺序,绘制上文关于“女娲造人”的“故事树”。

二、新课导入尝试想象

【问题】同学们,给你一个点,从这个点大胆想象开去,你觉得它会变成什么呢?

【预设】从一个点变成山川湖海、花鸟虫鱼和人类等。

【总结】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简而言之它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是先民解释世界的尝试。

三、字词积累正确拼写

【字词内容】寂寞、莽莽榛榛、蓬勃、澄澈、掺和、气概、灵敏、泥潭、绵延、神通广大、灵机一动、眉开眼笑

【方法指导】形声字的特点是形旁表字义,声旁表字音。

四、整体感知复述故事

【问题1】阅读《风俗通》中《女娲造人》的相关文字,根据故事的逻辑发展顺序,绘制“故事树”。(预习反馈)

【预设】开端: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发展:女娲抟黄土作人

高潮: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结局: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问题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袁珂的《女娲造人》,看看作者在古籍基础上额外做了哪些联想和想象,为故事树“添枝加叶”。

【预设】开端:女娲造人的原因

发展:造人的灵感来源、人类诞生的场景、女娲的细节描写……

高潮:“富贵者……贫贱凡庸者……”

结局:女娲“铸神祠,祈而为女媒”的原因

五、细节品读解密神话

【小组合作】袁珂为什么要对《风俗通》中的这一则创世神话进行增删呢?请同学们结合神话文体特质、课本旁的批注和知识卡片,尝试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旨意蕴三个方面探究。

【预设】

情节设置:通过联想和想象增加的情节可以让神话故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更大胆新奇,增强神话的可读性。

人物塑造:增添情节中所展现的女娲作为女神,神通广大,本领高强的神性和其身上兼具的人性特质及作为人类母亲的母性光辉,让女娲的形象更加的丰满、也更加的亲切。

主题意蕴:主题应该是多元的,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从字里行间发现作者对人性和母性美好的歌颂,对生命美好和人类伟大的讴歌,对人类孤独感的思索,对认识自我的探寻。

六、运用想象续写神话

完成《课后拓展学习单》。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