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鲁迅.docx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鲁迅.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鲁迅

【初中历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鲁迅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鲁迅:

1、代表作:

《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大胆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批判了黑暗的封建制度。

《阿Q正传》塑造阿Q这个人物形象,来揭示当时社会部分愚昧百姓劣性根。

《孔乙己》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

2、创作前期:

写小说闻名,他创作的小说,无情的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个封建文化,成就卓著,影响巨大,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

3、创作后期:

他以杂文为武器,直接面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这些杂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近代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文学艺术节们的神圣使命。

《狂人日记》插图:

鲁迅的主要作品:

1、《狂人日记》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鲁迅全文共2页,当前为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鲁迅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2、《阿Q正传》

鲁迅小说代表作。写于1921~1922年,文章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共九章,是采用章回体的形式写成的。

3、《孔乙己》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主要通过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描写封封建教育和建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残害,直接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对人们的危害。

相关

初中历史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包括“五四”前期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的主要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于旧民主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的领导和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入中国;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族政治。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口号(两面旗帜):“民主”“科学”。

2、代表人物:

【初中历史】初中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鲁迅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3、内容:

前期(1915-1918)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矛头指向尊孔复古的逆流。

后期(1919-1923)

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斗争锋芒为何是孔教: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他妄图利用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

文档评论(0)

宋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