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景物的近大远小.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3/NUMPAGES3

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内乡县城关镇第二小学:郑小田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探究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2、尝试在作品中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提高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近大远小透视规律的分析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种视觉现象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中的错觉,空间中的任何物体都产生这种透视现象。摄影师利用人们视觉中的这一现象结合借位的方式,利用特殊的角度进行拍摄,抓拍出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瞬间。

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景物的近大远小。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近大远小。

欣赏图片,仔细观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

2、探究学习透视规律。进一步了解消失点、视平线、消失线等透视知识。

观察图片“颐和园长廊”说一说柱子,横梁近处和远处有什么变化?

预设:柱子均匀的变矮,横梁均匀的变短,间距也越来越小,远处的越来越模糊看不清,最后汇聚到了走廊的尽头。

师:这些柱子和横梁是真的变矮,变短了吗?

预设:没有,只看着小。

师:柱子,地面,横梁本身并没有变。只是与我们远近的距离不同,产生了近大远小的错觉。这种现象与我们眼睛的结构有关。

动画演示柱子、地面、横梁、近处和远处的变化。

3.观察分析《村道》(油画)1689霍贝玛(荷兰)认识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ppt课件演示讲解)

师:霍贝玛是一位对故乡怀有浓厚情感的田园风景画画家。他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多可是对每一幅画,他都做实地观察,认认真真的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与诗意。《村道》描绘的是一条普普通通的乡间小路。请同学们先欣赏这副作品,说说这幅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请同学们找一找作品中的近大远小现象。

预设:道路两旁的树木。

预设:道路、房子。

师:动画演示树木近大远小的变化过程。道路两旁疏密相间的树木,从高到低消失在路的尽头,汇聚成一点,这个点我们叫消失点。视线的方向我们叫消失线。经过消失点画一条水平线,这条线我们叫视平线。

这幅作品准确运用了焦点透视规律,使画面空间具有深远感和空间感,令观者身临其境。

“透视”是绘画中研究如何把自然界中的立体空间转化为绘画上的平面空间的一个术语。西方传统绘画主要采用的是“焦点透视”,它表现在画面上主要特征是“近大远小“。

4.欣赏作品,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表现作品。

(1)《莲塘》中国画1964年林风眠。

画家怎样运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方法表现作品?

预设:近处的睡莲大远处的睡莲小。

师:请学生圈出睡莲大小变化的过程。

(2)《在圣马迪拉莫海边的渔船》1888年梵高。

画家怎样运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方法表现作品?

预设:近处的船大,远处的船小。

(3)分析学生作品是怎样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表现作品。

5.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添画人物。(动画演示)

6.教师示范。

三、学习活动:

创作一幅符合“近大远小”规律的作品。

四、评一评:

五、初步感受透视规律在室内设计和错位空间中的应用。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