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贵州省中考理科综合真题-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2023年贵州省中考理科综合真题-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B13贵州省2023年中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Al-27C1-35.5Fe-56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贵州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十四五”期间被赋予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战略地位。下列做法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不相符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 B.发展高耗能产业

C.积极植树造林 D.增加光伏发电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类回收垃圾,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法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相符;

B、发展高耗能产业,会浪费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做法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不相符;

C、积极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做法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相符;

D、增加光伏发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做法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相符,故选:B。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取用块状固体

C.倾倒液体药品 D.加热液体药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块状药品,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到试管口,然后慢慢竖立,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其反射面面板由金刚砂(SiC)制成。SiC中C的化合价为-4,则Si的化合价为

A.+4 B.0 C.+2 D.﹣4

【答案】A

【解析】

【详解】SiC中C的化合价为﹣4,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0,则=+4。

综上所述:选择A。

4.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的黄酮素(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酮素属于氧化物 B.黄酮素中含有氧气

C.黄酮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黄酮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黄酮素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黄酮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含有氧气,故B说法错误;

C、黄酮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C说法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黄酮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5.探索燃烧利用和控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产生的能量被广泛应用

B.把煤块粉碎成煤粉使用,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C.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刻盖上锅盖可以灭火

D.把蜡烛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蜡烛能立刻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燃烧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产生的能量被广泛应用,用于做饭、取暖、发电、冶金等,故A选项说法正确;

B、把煤块粉碎成煤粉使用,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故B选项说法正确;

C、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刻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灭火,故C选项说法正确;

D、把蜡烛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蜡烛,蜡烛才能立刻燃烧,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睛】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同时满足;灭火原理:隔离或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满足其一即可。

6.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分别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

方案一

方案二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通过灼热的炭层

B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

加足量的稀盐酸

C

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取等量的固体,加入等量同温的水,溶解,测温度变化

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鉴别CuO粉末和木炭粉

取样,观察颜色

取样,加入足量稀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二氧化碳和灼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书籍、案列评析、合同PDF、医学电子书、教学设计、课件、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