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分层培养初探.docx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分层培养初探.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分层培养初探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和创新能力研究的分析总结,构建了创新能力的形成要素,提出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分层培养的教学实施办法。依据高职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意愿将创新能力培养分为工作更新、工作改变和工作革新三个能力层次,并提出了树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推动“三教”改革、设计适合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以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分层培养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转向知识时代,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以工厂为基本单元的制造经济,过渡到以数据、信息、知识和专长为基础的新经济,这种变化将对我们的工作方式和企业的业务模式产生巨大影响,企业对员工的技能需求组合正在发生改变,对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在新经济环境下,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由传统的生产要素逐渐转向以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和一些智能因素,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知识的更新、创造、使用和扩散都需要大量具备创新与创造力的人才。与此相适应,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目标也从“工具性目标”逐渐转向“人本性目标”,由把学生培养为提高生产率的工具转向更加关注人的终身全面发展,通过发展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發展。美国研究型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倡导创新型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生为从事某一职业做好技能准备,还要使学生具有牢固的科学、技术和人文基础知识,具备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我国自20世纪末开始就开始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并相继出台了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教育政策。自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分别提出了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才教育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从战略层面要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创新不仅存在于基础研究和前沿开拓领域,也存在于技术应用和技能操作领域。普通高校主要培养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前沿开拓型人才,高职教育则应在原有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把新技术应用、新科技成果转化与新管理方法的普及推广及技术技艺熟练度提升等能力作为培养内容,承担技术技能创新人才培养任务,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创新人才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无缝衔接,共同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能力构成分析

(一)创新及创新能力研究概述

关于创新的经典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就是创造性地打破经济均衡的状态后,实现新的经济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认为:“以经济标准来衡量,创新就是新的思维框架,新产品、新方法的思维框架。”[2]美国《创新杂志》认为:“创新是运用已有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3]欧盟委员在2016年6月发布的《欧盟创业能力框架》中将创新表述为“产生创造性的和有目的性的想法”。[4]原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认为,创新就是人们利用新知识、新技术去创造新的产品,改进新的工艺,来推向社会,最终达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社会财富的目的。[1]这些论述都强调创新的结果,国外学者更多强调思维和观念等非物质形态的创新,国内学者较为看重物质形态的创新。

关于创新素质的研究也较为丰富。经合组织、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中将创新素养描述为:“具有主动进取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能够提出和实施新的想法,具有创新和冒险精神。”[5]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2018)将创新素养分为三维度: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钱颖一(2018)认为,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核心是人的创造性思维。这些论述各有侧重,分别强调了形成创新能力的不同构成要素,概括起来,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等能力要素。

(二)创新能力构成的内容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等人(2003)在其论著《创新者的基因》[6]一书中指出,人形成创新想法的能力不仅是大脑的认知功能,而且也是行为的功能。若要形成创新想法的能力,就必须训练自己的联系性思维能力和不断地运用发问、观察、交际、实验等行为技能。同时,形成创新能力还需要具备创新的人格特质、广泛而扎实的跨学科知识、创新的使命与责任感以及甘于冒险的精神。“创新性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