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劳动无贵贱之分.ppt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劳动无贵贱之分

本章教学概要教学目标:

通过对劳动无贵贱之分这一观念的多角度解析及相关实例说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分工与职业分类、树立职业平等观、乐于从事普通劳动。课时建议:各院校根据教学实际安排课时数,建议本章节课时总数为2课时。教学重点:从多个理论视角深入浅出地讲授劳动无贵贱之分的理论依据。结合实例、小活动及此刻行动,组织学生积极反思并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不同劳动及正当合法职业的重要性及其社会意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同劳动无贵贱之分这一观念?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

本章教学概要教学方法:除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外,建议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法教授本章节。教师可基于教材中提及的案例和社会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就其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劳动和不同职业的态度做自省反思。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批判性地分析审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对劳动及正当合法职业的偏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平等观。

内容CONTENTS测测自我现象评析提升认知联系实际此刻行动

测测自我问题导入:建议安排5分钟时间,让学生就以下问题热身,测测自我。1-4问是关于学生对待劳动和职业的态度。5-8问是关于学生对社会分工和职业分类的认识。

现象评析本部分可就当下存在的社会现象,结合测测自我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反思,进一步熟悉本章的学习主题。教学方式:

建议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长:10-15分钟

提升认知本部分是主体知识学习部分,主要帮助学生从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层面理解劳动为什么无贵贱之分,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书中案例和小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时间。本部分包括以下小节: (一)劳动无贵贱之分 (二)重视劳动体验 (三)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正确看待职业分类 (五)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提升认知(一)劳动无贵贱之分本小节基于社会学视角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劳动无贵贱之分作了阐述:劳动的差异性与社会分工职业、社会结构与劳动者的社会经济地位树立劳动平等观和职业平等观建议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自主阅读为辅。

(一)劳动无贵贱之分1劳动的差异性与社会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伴随着社会出现剩余产品而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制度脑力劳动者常为剥削阶级体力劳动者常为被剥削阶级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不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存在很大差异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进人民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与提高消除

(一)劳动无贵贱之分1劳动的差异性与社会分工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历经了远古时期的自然分工和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包括社会职能分工和社会劳动分工。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机械凝聚有机凝聚两种社会凝聚模式建构于共同的信仰和怀旧情绪,大多数人从事着相近的职业,社会分工水平较低人类劳动分工高度分化和专业化

知识拓展社会分工理论(卡尔·马克思,埃米尔·迪尔凯姆)埃米尔·迪尔凯姆(émileDurkheim,又译涂尔干,1958-1917)---法国社会学家,与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同为现代社会学先驱和代表人物。功能主义代表人物,强调产生共享价值和共识的强制性社会力量;主张对社会事实进行经验性研究;在其著作《社会分工论》中,从社会和谐与凝聚的角度分析社会分工,并指出存在两种社会凝聚模式,即机械凝聚和有机凝聚。

(一)劳动无贵贱之分2职业、社会结构与劳动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从经济学角度而言,职业可以被视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种类”。而从社会学视角来看,职业又与社会结构、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劳苦大众多为农民皇帝各地主阶级主要为职业化阶层——吏秦汉时期社会阶层结构

(一)劳动无贵贱之分2职业、社会结构与劳动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并非仅由其职业或者经济地位所决定。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地位是社会群体被赋予的尊敬或声望的差异。在社会主义中国,所有辛勤工作、诚实劳动的从业者都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所付出的劳动是无价的,他们都应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此外,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并非一成不变,社会流动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社会流动被当代社会学家们定义为“个体或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移动”,存在垂直流动(即社会经济层级之间的上下移动),和水平流动(即在不同社区、城镇或区域之间的地理位移)。例如研究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社会不平等程度呈现下降趋势,部分原因在于这个时期工业社会中的经济扩张,为处于经济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就业和向上流动的机会。

知识拓展社会地位(马克斯·韦伯,MaxWeb

文档评论(0)

vermonth155-2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ppt课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613506700006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