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伯牙鼓琴课件(共22张ppt).pptx

第21课 伯牙鼓琴课件(共22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2课伯牙鼓琴琴;同学们,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琴师;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上弹琴,派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这时他碰到了一个砍柴的樵夫,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文言文《伯牙鼓琴》来看一下吧。;学习目标;文学常识;吕不韦(?—前235),卫国濮阳(今河南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伯牙,春秋时期的琴师。伯牙擅长弹琴,锺子期善于听琴,伯牙视锺子期为知音。锺子期死后,伯牙把心爱的琴摔破,终身不再弹琴。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原文呈现;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表示较长的停顿,“//”表示较短的停顿。);课文大意;过了一会儿,琴声弹出了流水激荡的境界,锺子期又说:“琴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扯断弦,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1.课文首句“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有什么作用?;把琴声比作高山流水,可以体会到伯牙琴技的出神入化,体会到他巍峨高山一样的志向和浩荡流水一样的胸怀,同时也印证了锺子期欣赏水平之高。;(1)正面描写,突出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对伯牙鼓琴、锺子期评价的正面描写,突出了伯牙善鼓,锺子期善听,两人之间心意相通。

(2)结构紧凑,主题明确。本文先以“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总领全文,再通过具体的情景围绕一“鼓”一“听”一一铺陈,最后写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结构自然紧凑,一气呵成。通过这一简单的情节,点明知音难觅的主题。;主题归纳;合作探究;这同时也印证了锺子期欣赏水平之高,以及他和伯牙在音乐方面是何等投契。正是由于这两个经典的句子,后来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指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如何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内容结构;拓展延伸;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文档评论(0)

最新试卷真题【首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最新中小学试卷真题,原版教辅电子档,校网通等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1月3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