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儿童诗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探小学儿童诗

摘要:儿童诗的学习有利于儿童对诗歌的感悟,从而能激发儿童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活动中,儿童在教师的学习指导下,能喜爱儿童诗,创作儿童诗,抒发自己心中美好的情感,让儿童的世界充满诗意。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儿童诗创作

引言:儿童诗通过美妙的节奏、优美的语句唤起童真童趣的情感,优秀的儿童诗是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心灵的碰撞,因此,让学生在感受美好诗歌的同时会萌发出通过学习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唤醒自己的诗兴创作。

语文教学中的儿童诗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儿童诗“以饱蕴情感的诗的形象、优美深邃的意境,引发少年儿童的丰富联想,沟通交流感情,启迪心灵,使他们获得美的熏染和享受。”

一、大量诵读,感受诗韵

儿童诗具有明显的音乐美和节奏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对唐诗的极高评价,儿童诗也是同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多读诗,才能感受诗中美,为诗的创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1.师范美读。“美文”需要用悦耳的声音来诵读,才能让听者全方位感受到它的形式美,音乐美。如《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是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教师在范读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与节拍音乐美感,感受“大树”、“蟋蟀”等具体动植物的声音,让学生在听诗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秋天的美丽画面,从而发现诗的语言美。

2.反复诵读。在儿童诗教学来说,儿童理解和感悟儿童诗歌必定要反复诵读。在学生反复诵读中,儿童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被感知,诗歌的大意及作者的情感被体悟。反复诵读应该是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齐读、赛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要让学生乐于读,享于读,而不是枯燥重复的读。读也不是单一的读,而是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从读准字音到读通句子,再到读懂诗意,读出诗人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欣赏品析,感悟诗意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让人初步感知诗歌,那么欣赏品析则是帮助学生更深的了解诗意,感悟诗的多重意蕴并由此拓展。虽然不提倡对诗歌的过多解读,但是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儿童诗是适合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内容富有童趣和童真,它也有自己的特点。

1.富有童趣的语言

儿童诗的阅读对象是儿童,也是就它的语言形式注定是儿童化的。如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海上明月图,鱼儿的“逃”和“看”的动作,将一群鱼儿在海里游来游去的活动生动化,充满童乐童趣。

2.丰富多彩的想象

儿童的世界是充满想象力的,天马行空。他们的世界里花会说话,鱼儿会哭泣,小鸟会唱歌,这就要求儿童诗符合儿童丰富想象创造的多彩意境。如统编教材《植物妈妈有办法》“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们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这首诗中植物们都变成妈妈,这些妈妈还有很多的好办法,将植物们拟人化,符合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能很快地进入诗境中,感悟诗韵。

3.纯真饱满的情感

儿童的阅历少,缺少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也就意味着儿童的情感是纯真而又质朴的,深受儿童喜爱的儿童诗歌是能足够吸引孩子在情感达到共鸣,触碰他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东西。如《明天要远足》这首诗中给学生们塑造了一个期待远足却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小学生形象,诗中“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有那么多种颜色吗?/翻过去/唉——/睡不着。”一下子将学生们的情感给拉到一起,这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小朋友都经历过的事情,让学生一下就喜爱上这首诗。

三、结合诗意,想象绘画

儿童诗是给儿童阅读的,那儿童诗的特质也就离不开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有丰富的画面感,学生很容易明白诗的内容,将想象绘本引入课堂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以统编教材中《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为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绘出秋天的图画。“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着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儿童通过自己动手绘本,结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秋天图画,有大树、有蟋蟀、有大雁、还有丰收的田野。儿童用直观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