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

部编八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zènghànjíchuíhánchénghùnzhēngjìdiàoxiàn: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北襄阳)。早年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返乡,东游吴越。开元25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应聘为从事,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返乡,两年后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这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一首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这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投赠当时位居宰相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器重。干谒诗的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背景介绍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在家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1.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3.后四句有何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怎样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1.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展示写出了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景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喜爱赞美。2.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交流展示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蒸”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的景象,“撼”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3.后四句有何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展示诗人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张丞相的举荐。1.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2.诗中表现诗人渴望得到举荐的诗句:3.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4.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蒸撼合作探究:1、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水天交接,浩瀚无涯的雄伟气势写景抒情希望出仕,无人引荐(比喻、用典)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2.体会表达技巧。3.感悟作者情感。《诗经.邶风》《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走进诗经《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走进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本诗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对亲人在泥水霜露中劳作的关切,对君主(统治者)的怨怒。

文档评论(0)

177****78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