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再启战事民族危机加深

晋江市罗山中学胡桂金

【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了解英、法、俄等国的侵略史实,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基于第一课鸦片战争的学习,他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对鸦片战争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充满好奇,教师结合这一学情,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思考学习,采取适合他们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2017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在此期间西方列强曾向我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入侵,而本课所讲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五次入侵中的一部分。因此,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西方列强在中国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统治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暴发,也为第3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设计思路】

在中国近代史上,因英法两国不然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扩大其侵略权益,遭拒后悍然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依据课程要求、教材重难点和学情,确定了本课主题为“英法再启战事民族危机加深”,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围绕主题设计三大篇章:英法发动战争摧残中华文明→沙俄趁火打劫侵吞中华疆土→吾辈勿忘国耻共筑中华强国。课堂中通过播视频,读材料,展图表等手段,提升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理解能力,升华主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五大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的实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列强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权益,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材料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西兴衰趋势及中西战争结果的学习深切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激发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了解,增强自己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紧迫感,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通过感悟与体验,提高鉴别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的能力。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进而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和唯利是图的本性。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巴黎圣母院和圆明园的图片,都是人类文化上的瑰宝。2019年4月15日,法国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遭遇人为大火,塔尖坠落,屋顶损毁,800年文明结晶受损。面对这场文明的浩劫,中国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因为159年前中国的圆明园也遭遇大火,圆明园被毁是一场人为制造的战祸,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是在哪次战争中造成的吗?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共同走进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观看图片,以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被毁联系到圆明园惨遭战祸,来导入新课,以时事来联系近代的历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战争摧残中华文明

步骤1:教师讲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英国侵略者在用炮舰轰开中国大门,又用条约获取倾销商品的权益后欣喜若狂。我准备一个小视频(教师展示一段列强之间的对话并让播放学生表演的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注意抓住关键词得出列强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啊?

甲:哈哈,我们前些年和清政府签了《南京条约》,我们的商品就可以通过那五个通商口岸卖到世界最大的市场啦!一想到能和四万万人开放贸易,我就好兴奋呢!

乙:是的啊!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丙:(挥舞着表格)朋友,看看这张表格吧!!瞧瞧,我的上帝啊!这么些年来,我们的贸易额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可怎么办啊?我们怎么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啊?

甲:这可不行!我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看来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我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乙:我们要修约!!!我们要更多的口岸和特权!

丙:他们要是不愿意,我们就像当年一样,打的他们不得不同意。咱们走,去和政府说说我们的想法,我认为,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