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社会学研究基础及方式.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社会学研究根底及方式

目前学术界中以社会学视角开展的茶文化研究并不多,茶社会

学的提法与用法也并未出现。但无可否认,中国茶文化与社会生活

之间的密切关系必然催生这一专有学术领域。笔者通过对该领域的尝

试研究,得出了些粗浅的认识,由于行文限制,在此只对该学科的学

科根底、研究对象与方法相关问题加以简要讨论。一.以社会学研

究茶文化的根底茶社会学的学科根底在于如何把社会学的学科方法

与视域与茶产业、茶文化相结合,以社会学的学科视角来构建一个新

的社会学分支学科,所以其中涉及到茶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性质、茶与

茶文化的社会性以及学科产生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一)茶与茶文化

是一种社会事实自茶被认知和利用以来,中国的茶饮及其文化经历

了几个主要阶段:出现并初步传播(秦统一之前)、向全国逐渐渗透与

传播(秦汉至南北朝)、全国茶饮的顶峰出现(隋唐五代)、茶业与茶文

化的顶峰(宋元时期)、茶业与茶文化的进一步开展(明清时期)、曲折

进程(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等。可见,中国茶文化开展不是由哪个人

来决定的,而是一种按其自身规律开展的社会现象。陈文华在《中国

茶文化学》中把广义的茶文化定义为整个茶叶开展历程中所有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认为茶文化构造可由如下局部构成:物质文化

层(茶生产活动及其实体)、制度文化层(行为标准,如茶政、税收、

外贸等)、行为文化层(茶的生产、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模式、茶礼、

茶俗等)、心态文化层(在茶饮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文艺作品、哲学观念等)。可见茶文化是一种范围非常广的领域,它

第1页共10页

超越了个体的层次,并以社会现象的形式凌驾于个体之上,形成了其

体系内的强迫性与集体性。古典社会学家涂尔干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定义为社会事实(也称社会现象),他认为,社会学应把社会看作一个

事物,它独立存在于个体之外,并对个体产生影响。社会事实具有

外在性(客观性)、集体性、强制性三个特点,根据这一特征,包括语

言、宗教、道德、法律、文化、人口、农村、城市、动乱等等许多社

会现象都是社会事实,因而都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因此,茶及其

文化当属社会事实,具备了以社会学学科进展研究的根底。(二)茶

及茶文化具有的社会性1.茶与茶文化表达了一种社会互动的关系

茶不仅是一种实体,也是一种关系,即通过茶或茶文化表达出的社会

互动。首先,茶具有社会仪式的含义。早在南北朝时已有了用茶进展

祭祀的文字记载。传统社会中,以茶为祭的对象都具有一定的神秘色

彩,如天、地、神、佛,甚至亡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

都把这种祭祀看得十分神圣。作为祭祀品的茶也就被赋予了仪式的内

涵,它传达的不仅仅是实用性的价值,而且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即以茶接灵,把世俗事物上升到神圣事物,茶成为了集体欢腾涂

尔干语)的重要媒介。所以,它直指向了传统社会的核心:集体整合。

在传统社会中,集体的维系是一种集体的道德范畴,族规、仪式、制

裁针对的不单单是内部的个体,更重要的是对集体的意义,以保证集

体的有效运行,即保证社会成员互动的有效性、标准性及对集体的遵

从性。涂尔干在研究社会整合时提出了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概念。

前者指传统社会中社会成员依情感结合到一起,完成社会整合。后者

第2页共10页

指社会成员的严密联系依据的是劳动分工。涂氏认为,后者是现代社

会的特征之一。但他同时意识到,仅仅依靠劳动分工的作用远不能完

成现代社会的整合。所以,涂尔干在后期提出了新型宗教的概念。

他在《宗教生活的根本形式》一书中对此作了详细阐述。这种宗教

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并汲取营养,以弥补科学的片断性。所以,他认

为社会整体层次的精神与道德对现代社会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在中

国社会中,茶文化自产生以来,贯穿了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不同时

期。通过茶文化的传播,特别是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后,以茶为媒介的

社会互动大量增加。茶在交际、待客中的普及,特别是中国茶元素作

为一种中国符号在世界各地的生根发芽,带动了范围更加广泛的文化

互动,并有效地参与到了社会精神层次的整合之中。冲突社会学家科

林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