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特种水产动物识别-棘胸蛙.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生物识别海洋生物识别CONTENTS蛙类识别03棘胸蛙棘胸蛙体肥壮,体长10cm~13cm。皮肤粗糙,雄蛙背部有许多窄长疣,多成行排列而不规则,头、躯干、四肢的背部及体侧布满小圆疣,以体侧最为明显。两眼后端有横置的肤沟,颞褶极显著;背部深棕色,两眼间有一黑横纹,上、下唇边缘有黑纵纹。雄蛙有1对咽侧内声囊。雄蛙胸部满布分散的大刺疣,疣基部隆起,中央有明显的角质刺,咽部有时也有厚缘膜;关节下瘤及掌突均发达,第一指基部粗大,内侧三指均有黑刺。雌蛙胸部无刺,背面有分散的圆疣,疣上有黑刺。1、生活习性棘胸蛙喜栖息于高山深谷和草木丛生、阴凉安静、清水长流及饵料充足的山溪水坑下,或附近水塘的自然洞穴内。其栖息环境为“清、流、凉、荫、静”,即溪水常年流动不干枯;水质清澈,含钙镁等矿物质离子,pH值中性偏酸;水温长年偏低,凉气袭人,最适温度为12℃~26℃;山溪两岸丛生灌木,山上森林茂密,很少有人惊动,四周环境安静。棘胸蛙怕声,畏光,后肢粗壮,跳跃能力很强,弹跳高度可达1m左右。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灌木草丛中觅食、嬉戏,异常活跃。棘胸蛙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在闷热、干燥、气压较低的夜晚,或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纷纷出洞,向较高的岩石或山坡跳跃,并且伴有低沉而雄壮的鸣叫声,人们常藉此现象来预测天气的变化。2、适应温度棘胸蛙的活动强弱与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水温水流等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水温适宜(16℃~26℃)活动正常;水温过低,活动减少,生长停滞,直至冬眠;超过30℃时会出现夏眠,水温在36℃以上则活动异常,甚至死亡。棘胸蛙在冬季寒冷时即冬眠,主要靠体内贮存的养分来进行极为微弱的新陈代谢。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惊蛰前后(水温在15℃以上)陆续复苏,冬眠期约100d。冬眠期间,若天气晴暖、水温高于15℃时,也有部分棘胸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动。冬眠时,棘胸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土穴中。3、食性食性刚孵化出膜的小蝌蚪,在4d~5d内靠卵黄囊营养;当卵黄被消耗之后便开口摄食。以浮游植物、轮虫、纤毛虫、草履虫、苔藓、植物碎屑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一些高蛋白的饲料,如蛋黄、豆浆及鱼粉等。幼蛙及成蛙的食谱很广,以昆虫为主,兼食蚯蚓、螺蛳、溪蟹、虾、蜘蛛、小鱼及其他小型动物。有时也少量食用一些植物的花、叶和种子。棘胸蛙的视力较差,只能捕食活饵,把死的食物送其口边也不摄取。当发现食物目标时,就猛然跳起,直扑食物对象,甩出带粘液的舌头沾住食物,迅速卷入口中,捕食大多在夜间进行。人工喂养时,经过驯化可喂颗粒饲料。4、生长特性生长特性棘胸蛙生长分蝌蚪期、幼蛙期和成蛙期三个阶段。生长速度慢于牛蛙和美国青蛙。蝌蚪有尾、鳃,完全生活于水中。早期全长0.9cm,重0.05g。蝌蚪生长较慢,约需90d才能变态成幼蛙。刚变态的幼蛙约重2.7g。棘胸蛙的生长受环境及食物丰歉的影响。一般第一年增重20g~60g,翌年可达150g左右,第三年可长至250g左右。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长得快。雄性最大个体可达750g,雌性个体最大可达590g。人工饲养时,因饵料较足,敌害少,生长速度比自然环境中要快得多。5、繁殖习性繁殖特性棘胸蛙很容易从外形上区分雌雄:雄蛙个体较大,前肢粗壮,胸部有大黑刺,内掌突有婚垫及大黑刺,有咽侧声囊孔;雌蛙个体较小,前肢较细,胸部无大黑刺,无婚垫,无咽侧声囊孔,繁殖季节腹部饱满、柔软。其性成熟为2龄。4月~9月为繁殖季节,水温达15℃时即开始繁殖。5月~7月为繁殖盛期。**海洋生物识别

文档评论(0)

一笑倾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