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检测卷附答案.docxVIP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检测卷附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检测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20题)

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A.教学内容繁杂.欠缺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B.问题设计太过集中.五个问题均是针对课文内容及文中的细节进行设计

C.问题(2)设计合理,契合教学内容,在此教学环节可集中解决

D.问题(3)(4)(5)与所设计的四个目标没有密切关系,可删除

【答案】C

2.古代诗词阅读课上,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象,列举了以下示例,并请学生找出“琵琶”意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句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古代诗词阅读课上,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象,列举了以下示例,并请学生找出“琵琶”意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句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苏轼《菩萨蛮·述古席上》)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D.谁抱琵琶凉月里,为君弹作断肠声(周砥《次韵发齐门》)

【答案】A

3.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学生问落下的应该是树叶才对,应该把“木”改成“叶”。下列教师评价中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项是()。

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学生问落下的应该是树叶才对,应该把“木”改成“叶”。下列教师评价中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项是()。

A.这个问题问得好.其他同学也有这么认为的吗?

B.有批判意识,敢质疑教材,很好,请为他鼓掌。

C.有点道理.看看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错误?

D.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值得表扬,能根据作者当时的心境说一下“落木”和“落叶”的区别吗?

【答案】D

4.教学《小石潭记》时,教师以“斗折蛇行”为例讲解词类活用的现象。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不合适的是()。

教学《小石潭记》时,教师以“斗折蛇行”为例讲解词类活用的现象。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不合适的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D.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答案】D

5.学生学习完鲁迅的小说《祝福》之后,认识到“封建礼制吃人的本质”。教师计划推荐相关主题的其他作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主题的认知,以下选项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学生学习完鲁迅的小说《祝福》之后,认识到“封建礼制吃人的本质”。教师计划推荐相关主题的其他作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主题的认知,以下选项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茅盾《幻灭》

B.高尔基《童年》

C.巴金《家》

D.郭沫若《棠棣之花》

【答案】C

6.学习《兰亭集序》时,教师在课堂上亲笔撰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字体(行书),“大家说说,有我国‘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作品是什么?”(《兰亭集序》)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作品,让学生感知行书行云流水之美。“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作品写了什么内容。”对该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学习《兰亭集序》时,教师在课堂上亲笔撰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字体(行书),“大家说说,有我国‘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作品是什么?”(《兰亭集序》)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作品,让学生感知行书行云流水之美。“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作品写了什么内容。”对该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导入形式新颖,有助于展示教师的特长

B.课堂上撰写作品,时间略长,导入稍显拖沓

C.导入比较好地引入了教学内容

D.丰富了课堂,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答案】A

7.学习完《装在套子里的人》后,为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别里科夫“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的形象特点,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具有同一形象特点的人物的作品。下列作品符合推荐要求的是()。

学习完《装在套子里的人》后,为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别里科夫“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的形象特点,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具有同一形象特点的人物的作品。下列作品符合推荐要求的是()。

A.《家》——高觉民

B.《雷雨》——鲁大海

C.《阿Q正传》——赵太爷

D.《水浒传》——林冲

【答案】C

8.阅读《鸿门宴》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鸿门宴》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引用史料佐证“鸿门赦汉以致楚败汉胜”的说法

B.脱离文本加以分析、探讨,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拓展思维

C.教师结合使用媒体、史料资源。了解项羽不为人之熟知的智勇与鸿门赦汉的必然

D.教师讲授分量过重,引用文言材料,学生参与度不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sg3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