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讲义:第四章 康复治疗技术 生物反馈疗法.docx

康复医学讲义:第四章 康复治疗技术 生物反馈疗法.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生物反馈疗法

1.概述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therapy,BFT)是一种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们正常意识不到的身体功能变化,转变为可以被人感觉到的讯息,再让患者根据这种讯号学会控制其自身的不随意活动的方法。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心理生理自我调节技术。生物反馈疗法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非药物治疗手段,病人应主动参与治疗,医生应兼具心理学知识,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获得预期效果。

2.作用机制人体内的皮肤温度、肌电活动、脑电活动、血压、心率、胃肠蠕动等,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一般很难感知和控制。生物反馈就是在操作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来学会控制内脏或其他方面的非随意功能。生物反馈使人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生理状况以及如何通过心理活动对它产生影响,通过塑造、强化、条件反射等学习原则,对过强或过弱的生理病理状态进行矫正。利用生物反馈仪进行训练的目的,在于增强患者对机体内部的自我感知能力,达到由意识控制内环境、调节机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生物反馈仪实际是学习和训练的工具,不是一个单纯的治疗仪。

3.常用方法简介

(1)肌电生物反馈将所采得的肌电信号,经放大、滤波、双向整流、积分,用积分电压驱动声、光、电、数码等显示器,由于积分电压与肌紧张成正比关系,故能借此直接观察肌紧张与松驰的程度。临床广泛用于放松训练,肌张力增高或下降的训练,使肌张力趋于正常。

(2)手指温度生物反馈手指温度反映外周血管的功能状态,在应激状态下,外周血管血流减少,手指温度降低;精神情绪稳定时手指温度升高。将温度传感器置于示指或中指指腹,用数字显示温度值,或用一排红、黄、绿三色彩灯显示温度变化,还可辅以音响指示温度的相对变化,通过训练,逐步达到随意调节手指温度而达到抗应激。

(3)血压生物反馈主要通过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抗应激的能力达到降压作用。训练时,患者可以观察到血压的动态变化,通过主观努力,练习掌握自我调节血压。适用于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早期。

(4)心率生物反馈心率变化受自主神经控制。精神松驰,心情平静时心率减慢;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方法是让患者注视反馈仪上信号,绿灯亮表示心率慢,嘱患者设法加快心率;红灯亮表示心率快,再属患者设法减慢心率;黄灯亮时,表示心率正常,其满意程度用仪表数字0~100表示,100为完全满意。一般先训练增快心率,然后减慢心率,每4min交替;经过训练最后逐步达到不用仪器自行调节心率。可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室性早搏。

(5)脑电生物反馈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主要脑电波是α波。情绪紧张、焦虑时α波消失,β波增多。θ波在人欲睡时增多,在焦虑失望时也有发生。EEGBF常用α波和θ波作为反馈信息,治疗时用声、光等作反馈信号,诱发α波,让患者识别信号特征,通过自身调节增加α波。θ波脑电生物反馈主要采用θ波出现为训练目标。常用于精神忧郁、神经衰弱、失眠、癫痫等病。

(6)皮肤电生物反馈皮肤电阻与皮肤血管舒缩及汗腺分泌有密切关系。当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时,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加,皮肤电阻下降。治疗时让患者接受到反馈仪上的读数及音响变化,认识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寻求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方法。

4.治疗技术和方法

(1)仪器要求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有数码显示和声响反馈、性能可靠及体积小重量轻等。

(2)操作程序(以肌电生物反馈为例)①先让患者休息10min。其间裸露治疗部位,用细砂纸轻擦电极下皮肤,再用75%乙醇脱脂;②于电极上涂导电胶,固定电极;③接通电源;④记录肌电基线,注意量程选择和细调旋扭。每次由大旋调至小,以免损坏机器;⑤示范训练方法;⑥治疗结束,先关闭电源,在取下电极前用色笔记录下电极位置,供下次治疗时参照。

注意:每次训练5min(兴奋性训练时肌肉收缩应达到75~100次),休息3min,重复训练4次,同时配合家庭训练每天1~2次,经过训练逐渐撤除BFT仪器。

(3)疗效评定疗效评定应根据症状、功能、药量(治疗中用药量的调整)、检验指标、情绪、生活质量、心理生理应激参数等进行综合评定。

5.临床应用适应证:因躯体疾病而引起的应激状态;心身疾病;以焦虑为主的精神紊乱;残存部分功能的血管、神经、器官损伤。康复医学中主要用于偏瘫、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脑瘫;周围神经损伤;癔病性瘫痪,原因不明的肌痉挛;肌腱移植固定术后,假肢活动的功能训练等。禁忌证:急性重症精神病,重度抑郁,严重智力缺陷,5岁以下儿童,诊断不明确,不愿接受此疗法者。

文档评论(0)

hyh25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级外科护理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6日上传了中级外科护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