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9核酶身边的生物化学.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核酶。*那么什么是核酶?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什么是酶?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酶是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只有少数是RNA。之后科学家们把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称为核酶。*核酶是由美国科学家托马斯-切赫等于1981年在研究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细胞rRNA基因转录时首次发现的。通过研究他们发现四膜虫26SrRNA前体分子在没有任何蛋白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自身切除了前体分子中的内含子,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剪接(self-splicing),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RNA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活性。之后,切赫等又证明其内含子L-19IVS(interveningsequencelacking19nucleotides)在体外能高度特异地催化寡聚核糖核苷酸底物的切割和连接,具有RNA酶与RNA聚合酶活性。*随后在1983年,另一位美国科学家奥尔特曼在研究大肠杆菌tRNA分子剪接过程中发现,RNaseP,即核糖核酸酶P的核酸组分,具有该酶催化tRNA前体成熟的活性,而该酶的蛋白质部分并无酶的活性。总之,这两个发现突破了“酶是蛋白质”的传统概念,因此两人也共同获得了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核酶的分类及其催化机制。除了以上切赫和奥尔特曼发现的两种核酶以外,在后来科学家们也相继发现了一些其它种类的核酶。那么根据核酶分子的大小,核酶可以分为小核酶和大核酶。如果根据核酶的功能,核酶可分为剪切型核酶和剪接型核酶两类。*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小核酶。小核酶的大小约40~154核苷酸,一般来源于某些动、植物病毒的卫星RNA,主要包括锤头状(hammerhead)核酶、发夹状(hairpin)核酶、斧头结构核酶等。这类核酶的RNA的催化区域很小,不超过60个核苷酸,在其切点附近形成具有催化能力的特征性的二级结构,如锤头结构或“T”型结构,还有发夹结构,斧头结构等。*小核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催化的反应是只切不接,能催化自身RNA或不同的RNA分子,切下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因此我们又称这类核酶为剪切型核酶。剪切型核酶使用内部紧靠剪切点的一个核苷酸上的2′-OH为亲核基团,去取代剪切点上的磷酸二酯键的5′-O,反应产物为带有2′-3′磷酸二酯键的RNA和一个游离的5′-OH。这样的反应与RNA的碱水解很相似,但核酶催化的是特定位置的单个磷酸二酯键的水解。Altman等发现的大肠杆菌RNaseP就是一种典型的催化自身剪切的剪切型核酶。*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核酶。大核酶的大小有几百个到几千个核苷酸,主要包括I型内含子核酶和Ⅱ型内含子核酶两类。大核酶的特点是既剪切又连接,因此又称剪接型核酶。也就是说RNA被磷酸二酯酶水解切割后,伴随着形成新的磷酸二酯键,即磷酸二酯键的转移反应或转酯反应。I型内含子剪接型核酶的所催化的反应包括两步磷酸酯键转移反应。在这个反应中需要镁离子、外源鸟苷或其磷酸化衍生物(GMP、GDP、GTP)。首先,一个外源鸟苷的3羟基攻击5’剪接位点的磷原子,并与内含子5’的第一个核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然后,5外显子的3羟基攻击3剪接位点的磷原子,导致内含子的释放和外显子的连接剪接反应释放出5端连有外源G的内含子是I型内含子自剪接反应的显著特征.在剪接反应完成之后,许多内含子还会催化自身的环化反应天然四膜虫内含子核酶所催化的自剪接反应和环化反应均属分子内转酯反应*相比于I型内含子剪接反应来说,Ⅱ类内含子的自我剪接仍需要Mg2+参加,但不需要鸟苷酸参与,而是由内含子中腺苷酸的羟基攻击5’剪切位点,使5’剪切位点断开,并形成“套索”状的中间物,然后是3’剪切位点断开,两个外显子连接,同时释放出“套索”状的内含子。*以上就是两类核酶的催化机制。它们与蛋白质酶所催化的反应有相同的特点,比如:高的底物专一性;较高的催化效率;酶的活性既可以被激活,也可以被抑制;酶对温度和pH等因素的变化敏感;酶的活性也依赖于其特有的三维结构,特别是活性中心的结构,并且也是通过稳定反应的过渡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速率等。当然核酶也有区别于蛋白酶的特点。比如在:天然核酶能催化的反应较为单调。几乎所有已知的天然核酶催化的都是与磷酸二酯键有关的转酯反应,功能一般为RNA的后加工。而且,大多数核酶属于自催化。此外,核酶催化的反应有限,这是因为其活性中心能够提供的催化基团很有限。在核酶的活性中心,碱基一般很难有效地作为广义的酸碱催化剂去参与催化。正因为如此,大部分核酶为金属依赖性核酶,几乎所有天然的核酶都绝对需要二价的金属离子Mg2+或Mn2+。因为核酶在折叠成它所特有的三维空间结构的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