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pdfVIP

2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02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1.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提出一个永恒的思考,就是如何面对生与死,这个问题困扰着芸芸众生。是

啊,生与死的抉择,是每个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贤孟子就给出了斩

钉截铁的答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革命先驱面临生死关头的内心世界,一起来学习陈毅元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梅岭三章》。

二、检查预习

1.字音词义

(1)字音

旌旗(jīng)阎罗(yán)烽烟(fēng)

捷报(jié)丛莽(mǎng)血雨腥风(xīng)

(2)词义

丛莽:丛生的草木。

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

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3)多音字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听一听,用沉浸式体验初识诗之韵

多媒体播放:央视一套《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之“郑棋元演绎陈毅元帅在生死关头写下的《梅岭三章》”

视频片段。当激昂的音乐响起,字里行间蕴含的铿锵力量又一次迸发而出。在“3D沉浸式”的音乐体验下,

初步感受着经典文本承载的爱国情、英雄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陈毅的“绝命诗”。

激昂的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一种铿锵的力量,那这股铿锵之力为何而发呢,让我们走进下一个环节活动,

探析铿锵发出之因。

学习活动二:说一说,用概括性语言简析诗之因

(一)诗前小序,铺垫义

投影诗前小序: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1.你从哪里看出环境之险,结合关键词来分析。

明确:

(1)“围”的意思是包围,围困,我通过“围”这个字感受到梅山的四面都是敌军,要想脱困,困难

重重。

(2)我通过“伤病伏丛莽间二十日”这句可以看出,作者陈毅不仅仅被重重包围,而且身负重伤,而

且只能躲藏在丛莽间,缺医少药,二十日说明了长时间的疾病得不到治疗,这对陈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2.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呢?(此问题,旨在把学生带入情境,深深处地思考,为陈毅之“义”张本)

明确:陈毅同志被危险包围,依旧没有屈服,想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3.危机四伏,不变的是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不忘的是初心,这是怎样一位作者和怎样的民族存亡

时刻?让我们走进作者和时代。

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诗作以《梅岭三章》《孟

良崮战役》《青松》《红梅》等流传最广。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

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险,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

在山坳丛莽间一块极小的地方,险象环生。后来敌人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

余日”。陈毅预料不能脱险,写下了《梅岭三章》以明志。

危险的境地,献身的处境我们感受到陈毅元帅的铿锵之气,那么让我们去品读课文,在品读中去体会

这股铿锵之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咸老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爱好分享,希望自己走过的弯路,别人不再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