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与小学数学.doc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银杏小学-------沈俊英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吴老师是小数届的专家,是我们都崇拜的偶像,曾经听过她几节课如《求平均数》《旋转与平移》《分数的初步认识》等,每次听完吴老师的课都让我们深深感叹:做吴老师的学生真幸福,听吴老师的课更是一种享受。从每次听课中、从专家的讲座以及言谈举止中我们感到吴老师已经把每一个学生都装在了心里,创造出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细细品味吴老师的每一节课都能让我们感到吴老师善于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课,寥寥数语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课堂上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让孩子们主动的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实现“再创造”;课堂上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是最初吴老师留给我的印象。假期我拿到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在书中吴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成长之路:从一个70年代毕业的不满16周岁的初中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工作,在发现工作的不足后拜师学习,艰辛探索教学改革之路,终于在苦练与积累中逐渐成长起来。吴老师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们:1、一位教师要想不断地进步与提高,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否则就无法适应教育工作,更不能轻松的生活,学习是工作和生存的需要;2、在众多学术成果面前,在繁杂的教育信息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汲取过滤。学习百家之长,博众家之采,结合自身实际创出特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教师成功之路。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几点: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1、一定要多写东西。做教师不能仅满足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勇敢的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努力;要勤于把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课后有感、教学心得等毫无保留的倾吐在笔记本上,而我似乎在这一点上做的逊色了很多,我要想成长这一点必须做到。

2、在看到课例《带小括号的计算》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在备课中我考虑最多的是从认知系统去思考学生怎样接受这个新知识,而没认真从情感这个系统思考学生乐意不乐意接受这个规定。”看看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但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去考虑,还要从情感角度去思考,难怪吴老师的总是在教书过程中育人,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会的选择好判断,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流连忘返呢!这一点我们做到了吗?

3、吴老师的名言:教师要用真心去抚爱孩子,用智慧去启迪孩子,用人格去感化孩子,用权威去约束孩子,使每一个孩子不仅有知识,更有思想;不仅有文化,更有品味;不仅有个性,更要有魅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以愉悦的心情经历每一天的新体验、新感受,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和境界的升华,真正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学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其实每看到一处我都会结合自己细细的去品味,要想真正成为一位好教师就要不断的去努力,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文档评论(0)

扈三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育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