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专题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讲义) (中国史).docxVIP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专题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讲义) (中国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讲义)

第3讲魏晋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演变与民族交融

考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1.政权更迭

门阀氏族制度

(1)士族:又称门第、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2)门阀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3)形成原因: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4)衰落:至隋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3.江南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

(1)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2)原因:①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迁到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北方人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考点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1.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概况

背景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重点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侧重在“汉化”

政策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推行均田制与租调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因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和发放

北魏吏治有所好转

迁都洛阳

公元495年正式迁都洛阳

打击了保守势力;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

移风易俗

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尝儒学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北魏统治

2.民族融合的主要形式

(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

(2)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3)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民族交融的意义

(1)原来的民族布局在少数民族内迁中被打破。

(2)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3)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发生变动。

(4)促进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5)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考点3隋唐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隋朝兴亡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分裂局面(220-589),统一全国。

(3)建设:广设仓库,有洛口仓、含嘉仓等。隋炀帝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

(4)灭亡:隋炀帝大兴土木,三征高丽,引发农民大起义。618年,隋朝灭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皇帝

措施

后果

唐太宗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打击关陇士族、扶持庶族地主;改革科举

承上启下

唐玄宗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开元盛世”

3.唐朝的民族关系

民族

历史发展概况

杰出首领

唐朝中央政府与各族的关系

突厥

兴起于北方,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

东突厥:颉利可汗

(1)唐太宗:①贞观初年,大败东突厥,俘颉利可汗,实施怀柔政策。②640年,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

(2)唐高宗:灭亡西突厥。

(3)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回纥

7世纪初,生活在色楞格河一带,受突厥统治。东突厥灭亡后,归附唐朝

——

唐玄宗:①册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②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

吐蕃

7世纪前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松赞干布

(1)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考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高考资料 教学课件 高考试卷 电力系统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