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中非致病菌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食品加工中非致病菌的影响

TOC\o1-3\h\z\u

第一部分非致病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分布与种类 2

第二部分非致病菌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影响 4

第三部分非致病菌形成生物膜的机制和影响 7

第四部分食品加工中非致病菌的控制策略 9

第五部分控制非致病菌污染的物理方法 12

第六部分控制非致病菌污染的化学方法 15

第七部分控制非致病菌污染的生物方法 18

第八部分食品加工中非致病菌的最新研究进展 21

第一部分非致病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分布与种类

关键词

关键要点

主题名称:非致病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分布

1.非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原料、加工环境和设备表面,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如乳酸菌、肠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假单胞菌、嗜冷菌)。

2.食品加工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非致病菌菌群,如原料加工阶段常见霉菌和酵母菌,发酵阶段富含乳酸菌,烹调阶段主要为耐热嗜酸菌。

3.非致病菌受加工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pH值、水分活度和营养成分,这些因素共同塑造其分布和丰度。

主题名称:非致病菌种类

非致病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分布与种类

#定义与分类

非致病菌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土壤、水和空气,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也十分常见。

根据其分类,非致病菌可分为以下几类:

*革兰氏阳性菌:如乳酸菌、棒状杆菌和葡萄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如假单胞菌、肠杆菌和弧菌

*放线菌门:如诺氏卡氏菌和棒状杆菌

*螺旋体:如弯曲菌

*其他:如酵母和霉菌

#分布

非致病菌广泛分布于食品加工环境中的各种表面,包括设备、器具和工作台。它们还存在于食品原料和成品中。

在食品加工厂中,非致病菌最常见的分布区域包括:

*加工设备:如切片机、混合机和输送带

*储存区域:如冰箱、冷库和储存柜

*工作台:用于准备和包装食品

*人员:非致病菌可以通过人员的接触传播到食品中

*原料:非致病菌存在于未经处理的肉类、家禽、乳制品和蔬菜中

*成品:非致病菌可以在加工、储存和包装过程中污染成品

#种类

食品加工中常见的非致病菌种类包括:

革兰氏阳性菌

*乳酸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普遍存在于发酵食品中,如酸奶和奶酪。

*棒状杆菌:如乳杆菌和醋杆菌,参与食品发酵,产生乳酸和醋酸。

*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存在于人类皮肤上,可污染食品,但通常不致病。

革兰氏阴性菌

*假单胞菌:如假单胞菌属,存在于土壤和水中,可污染食品,但也通常不致病。

*肠杆菌:如大肠杆菌,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可作为食品污染指示菌。

*弧菌:如副溶血弧菌,存在于海洋环境中,可通过食用生鲜海产品污染食品。

放线菌门

*诺氏卡氏菌:存在于土壤和水中,可污染食品,但通常不致病。

*棒状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形成耐热的芽孢,可在食品加工中存活。

螺旋体

*弯曲菌:存在于土壤和水中,可污染食品,但通常不致病。

其他

*酵母:如假丝酵母属,存在于空气和土壤中,可污染食品,但通常不致病。

*霉菌:如青霉属,存在于空气和土壤中,可污染食品并产生毒素。

#影响

非致病菌的存在并不一定对食品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但它们可以影响食品的质量、保质期和感官特性。

*腐败:非致病菌可以通过代谢活动分解食品,导致食品腐败、异味和变质。

*保质期:非致病菌的生长可以缩短食品的保质期,使其更易于腐败。

*感官特性:非致病菌还可以改变食品的感官特性,如外观、质地、味道和气味。

第二部分非致病菌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

关键要点

非致病菌对食品感官品质的影响

1.风味变化:非致病菌可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如酸、醇、酯等,影响食品的风味,造成酸败、发酵或腐败等不良变化。

2.颜色改变:某些非致病菌会产生色素,如Pseudomonasspp.产生的荧光素,导致食品颜色变异。

3.质地改变:非致病菌的胞外多糖和蛋白酶可降解食品中的蛋白质和多糖,使其质地变软、黏稠或变质。

非致病菌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1.营养成分损失:非致病菌可消耗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2.营养成分降解:某些非致病菌会产生酶,可降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叶酸酶可破坏叶酸。

3.营养不良风险:非致病菌引起的食品营养价值降低,可能会增加消费者营养不良的风险。

非致病菌对食品保质期的影响

1.保质期缩短:非致病菌的生长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缩短其保质期。

2.保鲜技术限度:非致病菌对食品保质期的影响限制了冷藏、保鲜剂等保鲜技术的应用效果。

3.经济损失:食品保质期缩短会导致食品浪费和经济损失。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