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解析).DocxVIP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1欧洲国家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借鉴了中国明朝的儒家文化,强调人性与道德的完善3山鹿素行通过编写武家教科书《武教小学》,旨在培养武士将领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传播开来,也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简述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吸收的过程。

2.阅读教材,简述中华文化传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程。

3.结合史料,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1.了解中华文化吸纳外来文化的基本史实,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

2.了解中华文化对外辐射和传播的基本史实;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世界意义。

难点: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预习新知】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的本土化历程及影响

(1)历程

①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③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④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2)影响

①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③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2.西学东渐

(1)明清时期

①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②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2)鸦片战争后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中华文化对亚洲的影响

(1)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2)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3)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

①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

②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

③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

(4)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5)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2.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1)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造纸术

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火药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创造了条件?

指南针

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印刷术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3)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巩固训练】

1.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

A.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

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 D.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

2.日本学者山鹿素行(1622—1685)按照中国《朱子小学》的模式写成武家教科书《武教小学》,目的是把武士子弟培养成正行正知,符合武士道标准的有用人才,并强化武士实践道德的自觉性。这反映出日本()

A.强化武士忠君观念 B.善于学习先进文化

C.重视国民小学教育 D.以理学为正统思想

3.372年,高句丽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教育机关,以传播汉学为主要内容。8世纪,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

A.华人移民的历史贡献 B.东亚各国文明的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 D.东亚政治一体化趋势加强

4.下图为汉字楷书、草书与日文平假名的对照图。该图可直接印证()

A.大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