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渗透无限思想 论文.docx

借助信息技术渗透无限思想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借助信息技术渗透无限思想

——《刘徽与割圆术》教学初探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在当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如何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研讨的焦点。我认为“数学拓展课”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因为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中都没有具体、清晰地提出某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定义和内涵;而数学拓展课则是应用(开发)数学教材中的拓展性资源,将小学数学的基础性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延或整合。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以某一类知识点(问题或情境)为切入点,在具体的知识点处渗透数学文化或数学思想,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更乐于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一、缘起

2020年11月,本校《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下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拓展性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课题组进行同课异构活动,本人有幸参与其中。在选定课题的过程中,成员们决定紧扣课题研究内容进行选题,以教材中的“你知道吗?”为载体,延伸课程内容的文化底蕴和思维能力,增加知识的厚度与广度,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目的是渗透数学文化,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研课

我们经过讨论确定了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主题是六年级上册《割圆术》的教学。

首先我们认真阅读和分析了教材,明确割圆术在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学习圆的面积之后,通过“你知道吗”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这样编排,是为拓宽学生对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古代数学家刘徽对中国以至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同时渗透无限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紧接着我们又上网查阅割圆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发现割圆术实际上又是高中数学必修3的内容,也就是说它的算理及渗透的无限思想对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而且在资料中我们发现刘徽最早利用割圆术是用圆内正多边形的周长去无限逼近圆的周长,进而求取圆周率的精确值,这与教材中的编排不相同。于是我们迫切要思考:在小学课堂上我们要怎样教学割圆术?是从圆周长的教学开始还是按照课本的安排由圆的面积推导开始探索割圆术?割圆术的推导过程要不要教?如果不展示割圆术的推导过程,那割圆术中渗透的无限思想又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本节课上是否要学生学会独立应用无限思想解决问题?

一节课短短40分钟,要想解决所有难题是不可能的。曹培英老师指出数学史的历史跨度太大,一两节课是难以一一展现知识的演进;且数学史的研究旨意与小学教学需要并不完全吻合,因此只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探究发现割圆术中的无限思想是不现实的。我们达成共识以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要方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保证学生理解割圆术。于是各成员分工检索有关割圆术的历史资料,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并从教材内容中筛选结合点。最后遵循小学教学规律及学生认知特点,我们决定从数学的“趣”入手,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割圆术的来龙去脉,着重帮助学生理解割圆术渗透的无限思想,并引领学生运用无限思想证明已学平面图形的联系。

三、实践

六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重要时期,为突出知识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人教版教材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编排,我决定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创设了以“问题情境—解释、领悟—应用、思考”的基本模式来展现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

问:如果知道r=3cm,你会求C=?

2.思考:在古代,还没有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计算圆周长的呢?(意图:设疑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探究知识的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学习知识当成自身的需求,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

(二)了解“割圆术”

1.讲解“割圆术”的由来(听故事“刘徽与割圆术”)

2.思考:那你知道刘徽是怎样计算出圆周率的值?

3.利用几何画板演绎“割圆术”的计算过程

4.讨论、理解“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的涵义

5.小结:刘徽的割圆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无限思想引入数学证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中不朽的篇章。

(意图: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割圆术的来龙去脉,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利用几何画板演绎“割圆术”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体会割圆术的意义的同时感悟无限思想)

(三)知识运用

1.回忆教材中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师:在无限思想的指导下,刘徽用割圆术的方法不仅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还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吧。

2.用无限思想沟通圆与三角形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拿出一个圆,沿着它的一条半径剪开,再展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认为是长方形。

生2:我认为是扇形。

生3:我认为是三角形。

师:请看动画演示。(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