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阅读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散文教学.docx

焦点阅读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散文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焦点阅读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散文教学

【摘要】依据倪文锦教授提出的“焦点阅读”理论进行教学,不仅能解决中学语文问题式教学中的“满堂问”现象,也有利于散文教学内容杂乱之弊的解决。教师在面对复杂多样的散文文本時,应当抓住文本的特点确定基本问题,以此为中心沿逻辑设计有层次的问题链。《昆明的雨》作为散文名篇,因单元导语的影响和部分教师的解读偏误使得文本解读侧重于写景抒情,未能引导学生把握该文的语言风格与想传递的真实情感。教师要对文本进行仔细解读,梳理自身阅读过程,以科学合理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沿一定路径逐步聚焦文本中心,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焦点阅读;散文教学;《昆明的雨》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因其指向明确、目标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的优势在今日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越发被重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部分教师过于重视问答方式本身,忽略了问答主体间的思维交互以及问题与文本内容、教学重点的结合度,语文教学中往往呈现“满堂问”的状态。这些问题通常提出的随意性过大,问题之间又缺乏逻辑关系,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变成了混乱无序的答题过程,这导致学生对课文形成了碎片化的印象。表面上似乎解决了一些问题,实则对课文本身仍然一头雾水。倪文锦教授认为,随意生成的脱离文本的伪问题,游离于学生认知外的假问题,以及不着边际的空问题严重干扰了学生正常的思维活动,对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妨碍极大,因此提出了“焦点阅读”的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抓住三大关键,即聚焦基本问题,厘清问题层次,构建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1]这对于解决语文教学“满堂问”的现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面对文本内容、主旨不十分集中的散文篇目时,语文教师应如何转化该理论?散文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有何独特之处,又应注意哪些要点?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一文为例,探讨中学散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焦点阅读”教学法进行问题设计。

一、把握文本特点,聚焦基本问题

将“焦点阅读”教学法应用到问题设计上,需要先确定一堂课中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基本问题是整篇课文教学思考的基点,能为教学定向[1]。有了明确的方向,问题的设计与教学实施便能在其指引下有序地进行,从而有效解决“满堂问”的杂乱之弊。

(一)文本特点立足于“这一篇”

作为具有方向性的基本问题,它要求教师能正确把握文本的基本特点,由此进行文本细读。但是散文的文本解读向来是语文教学界甚至文学研究界的难题,教师在解读具体的散文篇目时不一定有现成的散文理论资源可资借鉴,因而其文本解读可能流于表面,或是先入为主地将诸如“表真情实感”“形散神不散”等理论套用到所有散文中,忽视了文本的特殊性。由于文学文本解读追求对审美的感染力和文本的特殊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的阐释[2],因而阅读教学应当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基本问题前先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挖掘其艺术特点,立足“这一篇”进行问题设计,避免理论先行。

由于单元导语提到“写景抒情”和“自然景象”等关键词,许多教师在解读《昆明的雨》时往往将其定位为写景抒情散文。但如果抛开单元导语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写景抒情”这样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该文特点。首先,该文并不以写景为主,除了昆明人家的门头上、若园巷二号院子里的大缅桂、小酒店里的大木香花,篇幅更多的是昆明的菌子怎么吃、苗族女孩卖杨梅、缅桂花的称呼等杂谈。从写作立意来看,虽然在讲述中对于一些场景有所描写,但实际的出发点是谈论作者在昆明的所见与趣事。至于如“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等描写,在文本语境中不过是对昆明雨季特点的片段举隅,是印象式的整体状态描写而非具体、细致的写景。其次,“抒情”的说法更是笼统。“散文同诗歌一样,是一种富于主观抒情性的文学样式,它对感情的要求更为浓郁、更为强烈。”[3]可见抒情是散文的普遍特性,散文体裁的一大特征就是表达作家个体化的生活片段与情思,这决定了散文必然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倾向。如果仅以抒情为该文特色进行教学,显然并不全面,也未能突出该文真实特点。至于单元导语提到的写人记事、托物言志、阐发哲理、写景抒情等对散文类型的阐述,只是对散文主要类型的简单提及,教师并不需要主动一一套入单元内的课文中,影响自己对具体文本的解读。

只要认真阅读品味便可知晓,《昆明的雨》一文是汪曾祺对他在雨季昆明生活的回忆,文章信笔所至,不加修饰地选取了自己在昆明生活的几个印象较为深刻的片段,以平淡的语言透露出对昆明生活浓厚的怀念。由于这些怀念并不夹杂丝毫悲叹、惋惜之情,说明作者主要想表现的就是对平凡的日常生活的热爱。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昆明的雨》的文本特点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层面上作者以平淡自然却又饱含诗意的语言进行表达,二是思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