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docxVIP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以下是为您拟写的文档摘要标题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习含答案内容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李约瑟1900—1995曾在1900年至1995年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他提出了“通天下一气耳”,被誉为“一窟一世界”这一现象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2在莫高窟第285窟和249窟中,工匠们改造了传自古印度的佛教图像,绘制了中国神仙世界的图像,还吸收了古代波斯古代希腊地区的图像元素这一现象“一窟一世界”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1.下列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中,提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是()

2.在莫高窟第285窟和249窟中,工匠改造了传自古印度的佛教图像,绘制了中国神仙世界的图像,还吸收了古代波斯、古代希腊地区的图像元素,真可谓“一窟一世界”。这一现象()

A.最有可能发生在汉魏时期

B.说明互惠互利是文明互鉴的途径

C.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D.体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与统一并存

3.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曾指出,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该归功于庄周、周敦颐和朱子等人,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例如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

A.人文精神 B.多元包容

C.整体思维 D.格物致知

4.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方框内应填写()

A.东亚文化圈形成

B.造纸术传入中亚

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

D.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

5.汉字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B.佛教完成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6.黄宗羲、唐甄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君主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上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7.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据此可知魏源()

A.主张全面学习西学

B.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

C.力主固守中华传统文化

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

8.1919年,李大钊在某文中写道:“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里提及的“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是指()

A.进化论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十月革命的经验

9.《尚书》保存了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D.“天人合一”学说

10.孔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孟思想反映了()

A.重建贵贱有序社会的理想

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儒家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D.治国理政的不同路径选择

11.1901年,张之洞和刘坤一在联名奏折中提出:“非育才不能图治,非兴学不能育才,非变通文武两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助兴学之所不足。”这表明他们主张()

A.兴办新式学堂,实行义务教育

B.改革科举,派送留学生出国

C.设外务部,编练新式军队

D.裁撤官吏,引进西式人才

12.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对汉字传播认识正确的是()

A.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B.奠定了亚洲儒学文化圈的基础

C.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

D.有利于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借鉴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二“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与施愚山书》

材料三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见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理由。(4分)

(3)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有何意义。(2分)

(3)意义:为儒学的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