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西”“体”“用”(导学案).docx

初中历史:“中”“西”“体”“用”(导学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4/NUMPAGES4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4课】

“中”“西”“体”“用”——晚清知识分子的困扰与抉择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晚清不同政治派别对中西学体用内涵和关系上的不同认识和两难抉择

2.深入体会晚清知识分子在“中”与“西”、“体”与“用”上的困扰和抉择所折射出来的近代思想变革历程之艰难

3.从救亡和启蒙的角度思考“中体西用”这一命题在中西文明冲突背景下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一、两难之选——情感与理智的交锋

(一)情感上的困扰——____________

对比两幅图片,针对图片内容分别用一个字来描述清朝对待西方在情感态度上的变化

(填在圆圈内)

近70年

近70年

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觐见乾隆皇帝1861年清朝总理衙门的办公情形

情感上:

(二)理智上的抉择——体用之争

分组讨论下列四则材料,请各组分别指出每则材料在西学的内涵以及中西学的地位和关系上有何认识和突破?

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

长技有三:一曰战舰,二曰火器,三曰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国志》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

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

事,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

——郑观应《南游日记》

材料四康有为认为中国人才衰弱的原因,是因为中西两学不能会通。

中学是体,西学为用。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在康有为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

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

“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

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归纳】体用之争

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派别

认识

抵抗派

林则徐魏源

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

早期维新派

王韬郑观应

90年代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

西学

内涵

中西学

地位

根据上述归纳思考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

二、困扰之因——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

1.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哪些重大史实?对中国有何影响?

2.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晚清的士大夫们为什么会在“体”与“用”的抉择中

最终选择“中体西用”的应对模式?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其原因。

材料:“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虽说“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114

三、抉择之义——救亡与启蒙的考量

材料一

“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翻译、出版、科技、学堂、留学生为内容的近代文化事业都是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有益结果。这些东西是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对立物,虽然力量有限,但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114-P115

材料二

百年中国所受到的纷至沓来的压力,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按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改造落后民族,西方强暴民族的侵略和扩张同时又不自觉地裹挟着一种不能用意志和情感化解的历史内容,那就是逼迫中国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制度。因此,只有在实现自身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才能真正抵抗一个近代化的侵略者。这是历史着意赋予近代中国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同一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101

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提到的“中体西用”“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种新陈代谢在中国近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