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5.2 B-1.1 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手术切口分类.docx

3.5.2 B-1.1 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手术切口分类.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术部位感染及手木切口的分类

(一)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SS1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SS1的概念比创口感染要宽,因为它包含了手术曾经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又比“手术后感染”的概念要窄而且具体,因为它不包括那些与手术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下表列出了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参考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的修订意见】。

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

一、切口浅部感染

术后30d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切口浅层有胀性分泌物

2.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细菌

3.具有下列症状之一:疼痛或压痛,肿胀、红热,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

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

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感染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

二、切口深部感染

术后30d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刚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

2.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在之一:①体温>38℃;②局部疼痛或压痛。

3.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

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

三、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术后30d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刚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

1.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

2.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

4.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注:人工植入物指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等。

(二)手术切口的分类

SSI的发生与在手术过程中手术野所受污染的程度有关。既往多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I类清洁切口、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及Ⅲ类污染切口;然后将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是否感染分为甲、乙、丙三级。这作为手术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指标之一沿用已久。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方法不够完善。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情况,目前普遍将切口分为四类:

1、清洁切口:手术切口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口咽部,无创伤、无感染、无炎症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泌尿生殖手术培养阴性,肝胆手术时胆汁培养阴性。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阑尾、阴道、口咽部手术属于此类。

3、污染切口:开放的新鲜伤口,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涉及泌尿生殖道且有尿培养阳性的手术,胆汁培养阳性的胆道手术,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的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区但未化脓区域切口。

4、感染切口:有坏死组织、异物、排泄物污染的切口,脏器穿孔、急性化脓性细菌性炎症。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文档评论(0)

擅长制作教育类PPT,用巧妙设计提升内容吸引力;精通微课制作全流程,产出短小精悍的课程;熟练掌握电子表格操作,运用函数公式与透视表处理教育数据,为教学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