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防护距离、防火间距、防爆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各种安全距离的定义与区别(华安)2024.05.docx

外部防护距离、防火间距、防爆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各种安全距离的定义与区别(华安)2024.05.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部防护距离、防火间距、防爆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各种安全距离的定义与区别(华安)

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规范标准针对建筑、设备、设施、外部防护目标而规定的“距离”合规性要求,术语名词较多,各种距离规定和要求来自于不同标准规范且内外有别等,让企业防不胜防,轻则处罚整改,重则重大隐患判定停产停业整顿,甚至关停转移。目前涉及的各种距离,大体比较重要的常见的安全距离有:外部防护距离、防火间距、防爆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近期一些华安群友反映,专家在检查间距时给出的依据存在混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困惑。以下就这些“距离”的定义与区别、适用范围做一些梳理与归纳,供讨论与参考。

一、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目前我国相关法规、标准中有关危险化学品企业防护距离的概念主要有消防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的防火间距和卫生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但由于制定的目的不同,实践发现在预防重特大事故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参考了国外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后,引入了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概念。1.参考《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国家安监总局公告第13号),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危险源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时,为避免事故造成防护目标处人员伤亡而设定的安全防护距离。2.参考GBT37243-2019《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3.4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为了预防和减缓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潜在事故(火灾、爆炸和中毒等)对厂外防护目标的影响,在装置和设施与防护目标之间设置的距离或风险控制线。或者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危险源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时,为避免事故造成防护目标处人员伤亡而设定的安全防护距离。3.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依据主要有:国家安监总局《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国家安监总局公告2014年第13号)GB36894-2018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GBT37243-2019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GB18265-2019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技术基本要求GB50089-2018《民用爆炸物品工程设计安全标准》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737-2011《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JTS158-2019《油气化工码头设计防火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控指南(试行)》应急〔2022〕52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以上标准对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及其他建筑物外部距离有要求的,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也应满足要求。如储存爆炸物的仓库,其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以及物品存放可具体参考GB18265的要求。主要目的是要求有关单位依据法规标准设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作为缓冲距离,防止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在发生火灾、爆炸、毒气泄漏事故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适用于确定陆上危险化学品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在役生产、储存装置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既不是防火间距,也不是卫生防护距离,应在危险化学品品种、数量、个人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其防护目标一般是指:指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的人员密集场所或敏感场所,包括居民区、村镇、商业中心、公园、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养老院、车站等等。4、参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外部安全防护距离问题的复函-安监总厅管三函(2015)46号

复函也明确了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危险源在发生火灭、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时,为避免事故造成防护目标处人员伤亡而设定的安全防护距离,不同于为避免正常生产过程中污染物长期排放对周边人员造成健康影响而设定的卫生防护距离。5.外部防护距离的确定与流程涉及爆炸物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应采用事故后果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涉及有毒气体或易燃气体,且其设计最大量与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应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当企业存在上述装置和设施时,应将企业内所有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上述以外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距离要求。(危险指数法计算)

注意:2014年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