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3.3.1当前歪曲、解构“红色经典”的三个方面(上).pdf

红色经典3.3.1当前歪曲、解构“红色经典”的三个方面(上).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前歪曲、解构

毛源东迎基红色经典”的三个

方面(上)

地出

红色经典

1“审美斜视”

即在一种本能式的心理抵触的前提下,对1940年代到

1970年代期间真实涌现或艺术塑造出来的英雄形象拒绝认同,

强行以所谓的生活逻辑与国民性反思来质疑英雄形象的真实性。

具体观点:

(1)有人认为:刘胡兰年龄那么小,何以能经受住死亡的考验

?这样的形象是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艺术修辞

(2)还有人认为:刘胡兰不是被敌人杀害的,行刑的恰是同乡

的群众。地

26食5店线街食5售维低食保份电红色经典

我们的观点

其一,革命战争年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英雄

急速成长的时代,怎能以我们现在观念形态中的心理特征与行

为特征来强行规约刘胡兰

其二,刘胡兰之所以是英雄,就在于体现出同龄人所

难以达到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精神成长高度,只有这样的人物才

能从历史的幅面上凸显出来,成为凸显本民族最“新鲜的激情

和行动”的“这一个”。否则,英雄又与普通人何异?

其三,再者说,少年英雄在中外历史上并不少见。那

么,是不是就应该把这些少年英雄全部否定?如果这样持论,

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战国时期十二岁的使臣甘罗、明末少年英雄

夏完淳?又何以理解布鲁塞尔的小市民于连与法国民族英雄贞

红色经典

德?

2“偏向还原”

即在一种理性强推的逻辑下,以历史肌理的内在丰富

性为借口,片面认为历史结果的形成是多种路径交汇的产物,

是无数历史线索的偶然碰撞所致,从而达到颠覆英雄、污化

英雄的目的。

如这两年网络媒体上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质疑,主要观

点:

(1)先是污蔑这些英雄形象并非跳崖而死。

(2)低毁这些英雄形象的作风军纪,偷拔过老乡的萝卜。

(3)再是以补充历史细节为由,对狼牙山五壮士的史实真实

性进行旁敲侧击,如班长有没有主动请战?留下的到底是五

个还是六个?走上绝境是有意为之,还是偶然为之?跳崖前

有无喊口号?围拢上来的日军有没有鞠躬致敬等?红色经典

我们的观点

首先,缺乏看待历史事件的整体视野。尽管构成历史事件的活动

是多元的,但这些活动中必然有一种核心力量,正是这种核心力量的存

在,才使得历史事件以这样的而不是以其他的方式展现出来。反映在狼

牙山五壮士这个历史事件上,这种核心力量就是抵御外侮的民族血性。

其次,缺乏审视英雄形象的辩证态度。英雄并不是脱离烟火人界

的圣洁之徒,同样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即使动了老乡的萝卜,即使

偶然走上悬崖,只要他在历史行进的关键之处,做出了常人所不能想象、

也难以做出的行为,就能成为一个时期民族精神的标杆。

再次,缺乏评价历史事件的客观立场。从各种历史材料来看,狼

牙山五壮士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五个战士的身份、弹尽粮绝的事实,及

最后跳崖而亡的壮举,都是经得起文献的佐证和历史的考量。如果置基

本的历史事实于不顾,单纯放大一些偶然性元素,显然不是一种客观公

正的态度。红色经典

思考题

1、什么是”偏向还原”,有什么具体表现?

2、你认为丑化英雄思潮的主要症结在哪里?

文档评论(0)

bambo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太懒,没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