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docx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7

【精选】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学问与力量》必考学问点汇总

1、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肯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进展规律,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进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教育的功能

定义: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共性进展和社会进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进展功能和社会进展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4、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

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③有利于把握学生思想品德进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学问构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⑤有利于培育创精神,乐观投身教育改革。

6、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培育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肯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7、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学问。

8、个体身心进展的动因

遗传打算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

环境打算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9、影响个体身心进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10、学校教育在人身心进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缘由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的培育人的活动。

②学校有特地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调控影响学生进展的各种因素。

11、教育万能论的代表:洛克、康德、华生、爱尔修理。

12、个体身心进展规律及其教育要求

13、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动身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4、教育目的的作用

①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导向作用。

②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鼓励作用。

③对教育效果具有评价作用。

15、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人的身心进展特点和需要。

③人们的教育抱负。

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进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育全面进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16、有关教育目确实立的理论

个体本位论

它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育健全进展的人,进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

社会本位论

它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进展必需听从社会需要。〔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

生活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

1957年我国公布了第一个教育方针。

17、素养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分

①教育目的的不同: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素养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养。

②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无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素养教育面对全体学生。

③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素养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养。

④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大搞题海战术,素养教育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⑤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养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⑥教育结果不同:应试教育使多数学生受到无视,产生厌学心情,共性受到压抑,素养教育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8、什么是素养教育?

它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指向学生全面进展的教育,是进展学生共性的教育,是以培育创精神和实践力量为重点的教育。

素养教育的理论依据:全面进展教育

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素养教育的三大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身体素养、心理素养和社会任务。

19、素养教育的意义

①它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养,提高综合国。

②它是抑制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定趋势。

③它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进展的落实。

20、实施素养教育的措施

①转变教育观

文档评论(0)

写作定制、方案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地铁、铁路、市政领域安全管理资料的定制、修改及润色,本人已有7年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可承接安全方案、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贯标外审、公路一级达标审核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资料编制等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认证主体天津析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GNL0R9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