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ppt教学课件.pptx

2024年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ppt教学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ppt教学课件1

目录引言文本解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涵历史与现实中的例证文章的思想意义思考与讨论2

01引言3

课文背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论述如何得民心、实施仁政的文章。文章通过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4

教学目的010203让学生了解孟子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民心、实施仁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5

010203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和思想。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和观点。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教学方法6

02文本解读7

03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主题意义01引言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主题02正文详细阐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文章结构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说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原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直接点明主题,阐述得道与失道带来的不同结果。“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进一步说明得道与失道对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的影响。关键句段分析9

文章从引言到正文再到结尾,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文章语言简练、精准,表达力强。文章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使得道理更加具体、生动。文章通过对比得道与失道的不同结果,突出主题意义。逻辑严密语言简练举例论证对比鲜明写作特点10

0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涵11

得道者能够赢得人心,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帮助。得人心者得天下众志成城天下为公得道者能够凝聚众人的力量,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得道者以天下为己任,追求社会公正和进步,得到更多人的拥护。030201得道者多助12

失道者失去人心,被孤立和排斥。离心离德失道者难以独自支撑局面,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独木难支失道者违背道义和规律,最终走向失败和灭亡。自取灭亡失道者寡助13

123道义代表着社会公正和良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道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坚持道义能够赢得人心,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行动力量。道义能够凝聚人心历史发展证明,坚持道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进步要求的必然趋势。道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道义的力量14

04历史与现实中的例证15

秦始皇通过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国家得以统一,成为历史上得道多助的典型。秦始皇统一六国项羽虽勇猛善战,但失道寡助,最终败给得道多助的刘邦。楚汉之争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中,刘备以仁爱得人心,得道多助,最终建立蜀汉王朝。三国鼎立历史上的例证16

脱贫攻坚战中国政府通过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等措施,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抗击新冠疫情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支持,体现了得道多助的精神。国际合作与援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支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友谊。现实中的例证1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和行动才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应该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努力成为得道多助的人或组织。同时,也要善于分析和总结历史与现实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只有坚持正确价值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或个人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例证的分析与启示18

05文章的思想意义19

批判暴政文章指出,暴政是违背道义、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必然导致孤立无援、众叛亲离的下场。倡导以德治国文章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之本,通过提升人民的道德水平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强调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文章通过阐述“得道”与“失道”的不同后果,强调道德和正义在治理国家、赢得民心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倡导道义,反对暴政20

强调民本思想文章体现了民本思想,即国家的治理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文章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只有真正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谋福祉的政权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衰文章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取决于民心向背。只有顺应民意、赢得民心的政权才能长久稳固。得民心者得天下21

ABDC坚持道德引领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坚持道德引领,弘扬社会正气,抵制各种不道德行为。关注民生福祉政府应时刻关注民生福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强法治建设在强调道德引领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

文档评论(0)

135****26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