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初中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黄鹤楼》《渡荆门送别》整合阅读

【课文分析】

??《黄鹤楼》《渡荆门送别》这两首诗均选自统编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这两首诗在诗歌的形式上,都属于唐朝时期格律诗,体现了格律诗的典型特点。《黄鹤楼》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之后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渡荆门送别》是李白青年时期,初次出蜀登临荆门时所作,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不舍。将两首古诗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前提下,进行对比整合,通过赏析诗中的景物意象,带领学生探索感受思乡文化的独特意蕴。

【教学目标】

1.赏读景物描写,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感受中国独特的思乡文化。

【重难点】

1.赏读景物描写,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重点)

2.感受中国独特的思乡文化。(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讲到唐诗,你会想到谁呢?

???大多数同学都讲到了李白。余光中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是唐诗的传奇。可李白也曾在一个人面前甘拜下风。他曾在黄鹤楼上留下“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他是谁呢?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崔颢的《黄鹤楼》,我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一起大声的齐背一遍这两首诗。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唐朝的诗人进入话题,进而引出李白和崔颢之间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为下文进行比较鉴赏做铺垫。)

二、赏诗景

(一)《黄鹤楼》与《渡荆门送别》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是律诗,你们认为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两首律诗放在一起来赏析呢?

预设:两首诗都有关于景物的描写,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我们先来找找这里的景物(板书),谁能来说说《黄鹤楼》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预设:白云,晴川,树,芳草,鹦鹉洲,日暮,烟波。

(三)请同学们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谁来找一找《渡荆门送别》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山,平野,江,大荒,月,云。

(四)你能用具体的词语来修饰这些景物吗?

???预设:《黄鹤楼》这首诗中,诗人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抬头仰望天边的白云(千百年来一层不变的在空中飘飘荡荡的白云),与一去不复返的黄鹤形成对比,更加凸显出“空”字,作者内心的那种空荡荡的感觉。诗人举目眺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洒满了阳光的原野,远处那隔江相望的绿的逼人眼的汉阳树,在阳光的普照下清晰可见,树影倒映在湖水中,将水点染成了绿色。

???鹦鹉洲:武昌西南长江中的一个小洲,祢衡曾作《鹦鹉赋》于此。祢衡不被曹操重用,在一次宴会中写下《鹦鹉赋》表面娱乐,实际上借题发挥表达生不逢时的遭遇,也有传说祢衡被杀埋在此地。长江中,长满了荒草的凄凉的鹦鹉洲,眼前之景顿生哀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知家乡何在?天色逐渐的暗淡下来,江面上雾霭笼罩,心里空荡荡的让人心生淡淡的忧愁。

???预设:在《渡荆门送别》这首诗中,船快速地顺流而下,眼前的景色顿时豁然开朗,一座座青山随着平旷的原野在一点点逐渐消失在作者的眼帘,滔滔的江水随后流向辽远无际的原野。夜晚一轮圆圆的明月倒映在水中,犹如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江上五彩斑斓的云彩变幻莫测,形成了美丽的海市蜃楼。

(五)同学们都想到了自己的词语修饰,在你们的脑海中不断涌现出丰富多彩的景。接下来进入合作探究环节:

1.活动一:展开联想与想象,假如你是诗人,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例:假如我是崔颢,登上黄鹤楼,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李白,乘舟东下,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写景都是为了更好地抒情,接下来我们一起赏析乡情。

活动二:

2.想象如果你身临其境,在诗人描绘的景中抓关键词句,说说你体会到两位诗人怎样的乡情?

明确:

???崔颢的乡愁是丰富的,从快乐浪漫的幻想中折回现实的一种怅惘和孤寂,明艳之景与日暮之景形成对比。

???李白通过视角的转换,宏大而丰富的想象力,奇幻的,令人心旷神怡,豪迈的情感基调,对于家乡本能的不舍与依恋。

????师生配乐示范性朗读。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将眼前之景与情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板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两首诗歌中的景物,让学生学会发挥想象,化身为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作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

三、探诗情

问:两首诗歌同样是思乡,什么原因造成诗人的“乡情”千差万别?

了解这两位诗人的生平经历与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崔颢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时代,二十岁左右中进士,他的名气很大,与王维齐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