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时期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选必融合).docxVIP

第6讲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时期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选必融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宋夏金元时期,政府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进行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宋朝初期加强了君主专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皇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官僚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分化事权,内外相制的现象同时,宋代的文官政治也得到了充分发展虽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边患问题,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宋代的开放和进步

历史序号:认真、规范、细致、用心使用时间:年月日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第6讲辽宋夏金元

历史复习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

——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时期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这一时期制度演进、民族交融、区域开发、中外交流和思想文化的新成就。

考点分布:唐朝官制、社会生活、经济重心南移、儒学发展、文学艺术、民族融合、史学理论。

考查方式:以文字、表格为载体,主要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考查趋势:经济重心南移、土地制度、自耕农经济、制度革新、民族融合、教材的断层知识、史学理论。

专题知识概览

一、政治

(一)两宋

1.北宋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背景:P49

①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②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2)措施:P49-50

①强化君主专制

区别唐朝与宋朝中枢机构的不同

唐:程序性分工宋:事权性分工

②加强中央集权:(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

导致的结果:官僚机构庞大—“冗官”“冗费”;相互牵制——行政效率低下;地方穷困虚弱,缺乏自主性

(3)宋代政治制度特点:①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君权强化;②强干弱枝、守内虚外;③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总结:

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知识拓展:宋代的文官政治(共研主题1P49)

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发展到宋朝,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当完备、成熟的阶段,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考虑到宋朝统治具有比其他朝代尤其明显的重文轻武色彩,也可以将宋朝的官僚政治更确切地称之为文官政治,或是士大夫政治。

文官政治的积极作用:

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传统的贵族政治与武人政治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权利收放自如;

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培育了独树一帜的政治文化(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形成了重视文化的社会风尚,促进经学、史学、文学、教育等的发展。

文官政治对宗室、外戚、宦官等非理性因素的限制

文官政治的消极作用:

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容易形成党争;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头重尾轻,地方凋敝。

2.北宋的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谈一谈你对“以钱财换和平”的看法

弊:“以钱财换和平”是一种屈辱的政治外交,岁币、岁赐成为北宋沉重的负担。

利: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财政危机

3.北宋的改革

(1)“庆历新政”:范仲淹改革P51-52改革内容片面,以吏治为中心

变法内容P52

性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熙宁变法”:失败之因及经验教训

①变法超前,社会现实落后②与民夺利,社会基础丧失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④政策执行不力、用人不当

唯物史观——多角度认识王安石变法

(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

(2)从内容看:主要是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之间的利益再分配。

(3)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

(4)从性质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5)从目的看: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6)综合来看:这场变法在当时取得了一定成效。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错综复杂的统治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4.南宋的偏安:P52

(1)“靖康之变”:1127年

1125年辽天祚皇帝被金军俘虏,辽灭亡

1127年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北宋都城-开封)

南宋建立

1127年在临安(杭州)建立南宋,与金对峙

南宋与金的“战”与“和

5.两宋其他政治制度

项目

内容

官员选拔

科举制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官员考核

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磨勘”: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

官员监督

①中央:

设御史台,台谏合一

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

②地方:

地方则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四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