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疾病的健康管理—高脂血症患者的用药指导.pptx

临床疾病的健康管理—高脂血症患者的用药指导.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脂血症

发病机制篇01治疗篇03健康指导篇04目录教例分析篇05症状篇02

发病机制篇

血脂:是指血浆中所含脂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磷脂(PL)、游离脂肪酸(FFA)。血浆脂蛋白:由蛋白质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G)、磷脂(PL)等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一、概述

高脂血症:常被称为高血脂,医学上又称为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甘油三酯(TG)和(或)总胆固醇(TC)升高,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一、概述

一、概述“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多余的胆固醇从动脉中清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少冠心病、中风等事件发生。“坏”胆固醇:低胆固醇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过多时会钻入动脉壁,沉积成斑块,堵塞血管,引起冠心病、中风等事件。

二、高脂血症分类高脂血症分类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胆固醇血症增高正常正常高甘油三酯血症正常增高正常混合性高脂血症增高增高正常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正常正常降低

高脂血症可见于不同年龄及性别的人群,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发病高峰50-69岁,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三、流行病学特点

四、发病机制原发性高脂血症: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具有家族聚集性。相关环境因素: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不足、肥胖、抽烟、酗酒及年龄增加。

四、发病机制继发性高脂血症:由其他疾病及已知原因导致的血脂异常。常见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囊卵巢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等。长期应用药物: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部分抗肿瘤药物等。

症状篇

一、一般症状①一般没有明显不适的症状;②大多数都是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或常规体检时发现;③部分患者因出现血管疾病并发症而得以确诊。

二、典型症状黄色瘤--脂质在真皮内沉积,常见于眼睑周围,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质地柔软。

二、典型症状早发性角膜环—常发生于40岁以下人群,位角膜外缘,呈灰白色或白色。角膜环

三、伴随症状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动脉硬化(冠心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症状;肝脏、脾脏体积增大—过度脂质沉积于肝脏、脾脏。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重大。胆固醇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导致冠心病、中风等,危害更大。高甘油三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应更加警惕胆固醇增高。

治疗篇

一、诊断标准当符合以下空腹静脉血浆检查指标≥1项,可诊断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6.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mmol/L;●甘油三酯(TG)≥2.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时。TC≥5.2mmol/L和LDL-C≥3.4mmol/L定为边缘升高,旨在提醒患者加强血脂检测。

1合理膳食234二、一般治疗(非药物治疗)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戒酒

调节血脂药主降TC兼降TG药

降TC药

降TG药

主降TG兼降TC药

三、药物治疗

胆酸螯合剂:考来替泊、考来烯胺、普罗布考其胃肠道不适及干扰其他营养吸收等副作用较大,早已很少应用。较多采用特异性TC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与他汀类药合用,安全有效治疗重度高TC患者。副作用:头痛、恶心、转氨酶升高。三、药物治疗降TC药

三、药物治疗主降TC兼降TG药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和抑制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浦发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等。机理:竞争性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降低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和载脂蛋白(Apo)B,也降低三酰甘油(TG),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h)。

三、药物治疗主降TC兼降TG药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和抑制剂不良反应:肌毒性——肌痛、肌病、横纹肌溶解症;肝毒性——肝脏转氨酶AST及ALT升高。胰腺炎、史蒂文斯-约翰综合征、多形性红斑、大疱型表皮坏死松解症。

三、药物治疗主降TC兼降TG药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和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1.与红霉素类、酮康唑、环孢素增加他汀类药的代谢,使血药浓度升高,肌毒性风险增加。2.与烟酸、吉非贝齐或贝特类合用,可使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增加。禁忌:1.胆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