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教学设计.docx

《骑桶者》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骑桶者》教学设计

PAGE

PAGE1

《骑桶者》教学设计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骑桶者》教学设计

《骑桶者》教学设计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小说的多重主题;体会小说虚构与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领悟小说所表现的现代人的困境。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基层劳苦大众的艰辛,增强社会责任感,能以一双悲天悯人的充满爱的眼睛去看待周遭的一切。

教学重点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老板娘到底有没有看到我。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多重主题;领会“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启发点拨。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位作家指出时代吃人,时代把正常人变成狂人,这位作家是谁?(鲁迅)在西方,也有一个作家指出这种异化,指出时代把人异化成虫: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变形记》

冷漠的社会把人异化成虫,这是哪个作家虚构的故事?(卡夫卡)

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骑桶者》教学设计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人民穷困,家中专制如暴君的父亲和气质忧郁的母亲,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找不到存在感。于是他的作品表现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他以荒诞不经的形式对人类的困境进行了形而上的拷问和追寻。

《骑桶者》教学设计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他的小说采用变形、扭曲、实验性的手段来表达普遍的孤立,展示人如何在世界迷宫中找不到出路,只剩下绝望和屈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卡夫卡的一篇小说《骑桶者》,看看《骑桶者》表现了现代人的什么困境。

二、感知情节

1.指名复述故事。

明确: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煤桶走着去的,而是骑着煤桶飞着去的。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

2.文中的”我”遭遇了怎样的生活困境?

明确:天冷无煤,生存告急,孤立无援。

齐读第一段,感受一下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我”穷困潦倒,困苦不堪的处境。

在困境面前,“我”求生的欲望强不强烈?

《骑桶者》教学设计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我得弄些煤来,我可不能活活冻死。

《骑桶者》教学设计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4.“我”是怎么解决困境的?结果如何?

困境:天冷无煤,生存告急。

方法:(借煤)骑着桶、呼喊(怪诞)。

结果:被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与世隔绝)。

鉴赏形象

1.“我”为什么要骑着桶去赊煤?或者说是出于什么原因、什么心理,“我”决定骑着桶去赊煤?也可以拎着桶去啊?(分析一下拎着桶去和骑着桶去的区别。)

骑着桶去:“飞”比走快,更说明我生存告急,必须快马加鞭;骑着桶去可以向老板娘表明我确实缺煤,从而博得同情;我能骑着桶飞翔,说明我是何等的轻飘;骑着桶飞去,如此轻盈的动作、浪漫的举动,承载的却是借煤最卑微的生存需求。以“轻”写重,更能让我们感觉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拎着桶去:慢;必定要面对面的与煤店老板发生交流,可能被挖苦,被嘲讽,被呵斥被讥笑,然后直接被拒绝,势必会颜面丢尽,处境尴尬,自尊受辱。这样设置,拎着桶去主题就是抨击煤点老板的冷漠,麻木不仁。

2.我骑着桶去,却用呼喊与煤店老板完成交流,作者这样写,用意是什么?

呼喊:反复的呼喊,在寒冷中呼喊,急切的呼喊,流着眼泪呼喊,一遍又一遍的呼喊,生存的渴望多么强烈,同时也说明他们之间距离遥远。

我在哪里?升到二楼那么高,在冰冷的天空飘着保持着距离,没有靠近。表明“我”害怕被拒绝,害怕交流,内心自卑,充满了恐惧。

3.其实他还是有一种方法是可以借到煤的?文章哪里有交代?

装乞丐。想象结果,是可以得到残剩的咖啡,甚至还能得到一铲煤,但丧失《骑桶者》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尊严,自卑。

《骑桶者》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

4.通过分析,放弃装乞丐这样最有效的方式去借煤,而是骑着桶去借煤,通过远距离的呼喊来完成交流

文档评论(0)

孙二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文档领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