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松堂游记
朱自清
去年夏天,我们和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
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颇为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做美吗!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没有一点尘土,行人也不多。又静,又干净。
想着到还早呢,过了红山头不远,车却停下了。两扇大红门紧闭着,门额是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拍了一会门,没人出来,我们正在没奈何,一个过路的孩子说这门上了锁,得走旁门。旁门上挂着牌子,“内有恶犬”。小时候最怕狗,有点趑趄。门里有人出来,保护着进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说,“不碍不碍”。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干,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由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
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春深绿浓芙蓉
一
“烟锁重楼雾笼堤,画里江南一江水。流花物霭含春意,人面桃花见有谁?”多么令人心动的意象啊。日前,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随着一抹新绿映入眼眸,一缕春风拂过心田,远离城市喧嚣。以现代的交通工具,几百公里行程,一路高铁,两个多小时后,已置身于江南的某一个角落,被步履和岁月磨得发亮的村居,以古驿站成名的芙蓉镇。
春日的江南,往往山色氤氲,拖着厚厚云朵,薄雾如蝉翼。我们来到位于乐清市境东北部的芙蓉镇。一条蜿蜒哗哗流淌的溪水声,如孩童们在吟唱诗歌,跃入了眼帘;溪面的波光浮现,水流或直或曲,时而横冲直撞,时而回环流转,以它千百年的空灵孕育着江南的古老文明。它从西向东穿过,涌向大海的怀抱。彩虹一般悬在水面的芙蓉大桥上,迎面可见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一辆辆奔往新生活的小车,我的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温暖和感慨。春天的阳光正好,微风徐来,我的耳畔响起一阵高亢、婉转又深情的歌声!
芙蓉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属半山区。其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白龙山脉横亘于前,雁荡山支脉诸山杂陈于后,境内有长短七条溪流经过,其中芙蓉、黄金两溪贯穿中部,东流注入清江。据明永乐《乐清县志·叙山》载:芙蓉山“去县东六十里,在山门乡,其山西南上三峰,有岩石,并高三、四尺,森然如美蓉,红赤相映,因以名村。”于此,我们一路走走停停,终于豁然开朗,凝神细观:仰可揽丽日明月,绝地通天;俯可得龙潭碧水,幽邃宏远。云层灰黛色,渐渐松弛洇散开来,浮泛在圆弧形苍穹,又似信手勾勒一页宣纸,濡染得墨韵淋漓。
在最美的季节走进芙蓉村,暖风如熙,只见那青山绿水间,就变幻着万千种色彩和气象。水流潺潺,肆意奔流,溪水轻言细语,温婉细腻,水底的砂石,清清浅浅,颗颗清明。若是遇上嶙峋的山石,水流便尖叫着跃而下,落差激荡起洁白的水浪,似衣襟猎猎作响,如号角激扬高昂。空气渐渐清新,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绿
文档评论(0)